第272章 準備(2 / 3)

“劉璋這一批婢伎,隻是充作陪嫁侍婢。主要還是尋到的兩個所謂‘絕色’美人,是用來贈給剛入益州相助的劉玄德的。”

“劉玄德?”楊阿若恍然道:“聽說此人向來仁厚,他若入蜀,倒是百姓之福。”

“劉備做人真有一套,連阿若這種人竟然也很是讚賞的意思。”董真想到後世對劉備的評價,卻是公正周全得多,但此時當然不會反駁楊阿若,遂笑道:“這些美人既然是贈給劉玄德,那麼很快就會離開益州牧府。路上我尋機逃走,又或是幹脆讓那個‘董真’向劉玄德左右以金珠相贖,你也說了,玄德乃仁厚之人,又不是好色之徒,若是誠心求懇,他豈有不準將我贖走之理?到時我必然能夠脫身。”

董真看了看楊阿若,但見他仍有狐疑之色,便補充道:“到時我便會設法去尋找我那友朋,唉,他如今處境危難,我若不用這種移花接木、瞞天過海的法子,恐怕我在益州想助他不成,落入別人手中,倒成了製約他的棋子,那就糟之糕也!

我去益州,橫豎瞞不了人,不妨透露給她,也正好順藤摸瓜,瞧瞧身後究竟是什麼人。”

頓了頓,又道:“眼下,便請楊君將她帶走罷。”

楊阿若但見她語聲柔和,遠山眉下的一雙眼眸,在室內燈燭的照耀下,閃著淡淡的微光,卻隱有堅毅之意。

他沉默片刻,隻說了一個字:“好。”

仿佛是一夜之間,朔風飛卷,彤雲密布,前幾日的晴空麗日消失得無影無蹤,天地之間昏暗森寒,萬物都在風中瑟瑟發抖。

與之相對的,是洛陽城中相當濃厚而喜悅的年節氣氛。

因為俗稱的過年,指的是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所以稱為“歲首”。

慶賀豐收,喜迎歲首,是從有曆法之後,從遙遠的上古時期就有的習俗。但過年這個名稱,並非一開始便是如此叫法。董真也是到了這個時空才知道,在遠古堯舜時,將"年"叫"載",夏時叫"歲",周時才開始叫"年",一直沿用至今。

後世的很多春節習俗,都是從漢朝開始的。

譬如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意思是說,天剛亮就起來,在院子裏放爆竹,認為這樣的聲音響亮,可以震懾並驅趕惡鬼邪崇。

當然,此時的爆竹並非火藥所製,而是真的往火堆裏扔竹子。此時董宅的婢仆們便在前院燒起一堆鬆柏及其他幹枯的樹枝,又揀了許多幹燥的竹子,用刀截成一節節的,擲入火堆之中,不時發出“啪”的一聲巨響,便伴隨了婢仆們毫無拘束的驚叫和嬉笑。

到後來連居住在相鄰宅中的那些董真所養的遊俠們,也都出來看熱鬧,言笑晏晏,倒是多了些年節的意味。

董真去一趟酒泉後,獲利甚厚,在年節這樣的重要日子裏更是不會吝嗇,不僅給每人做了兩套新衣並贈一口上好寶劍外,每人還有一千錢的賜金。這樣豐厚的待遇,要遠遠勝過對待尋常的部曲侍從。齊方跟隨楊阿若很久,潛移默化,對於金錢等物一向淡薄,禰雲會出身世家,按理說這些錢並不算甚麼,但他卻率先謝賞,又說了些吉利話,令得眾人皆是喜笑顏開,對董真這位新主君自然十分感激。

這年頭求生不易,弱些的黎民百姓更是如此。這些人中有遊俠兒,也有淪為黃昂俘虜的郡兵,雖然一向都是依恃武力求生,卻也很明白真正的權貴不過是將他們當作豢養的高等奴仆看待的。更何況他們曾被黃昂叛亂時裹挾,若不是董真當眾求情,恐怕當作附逆者被當眾砍頭都有可能。

畢竟當時曹植下令,將縛獻黃昂的眾人以“心懷不軌”之由而當眾斬殺,那血淋淋的場麵仍在眼前浮現。他們這些人連獻賊的功勞都沒有,砍殺起來更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