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辟地,女媧化生萬物。萬物皆有靈,若能通之則可用之。凡潛心修煉者,聚靈元於丹田,可與外物通靈。其中,能通一物者,百裏挑一;通一品類者,千裏挑一;而通萬物者,萬裏無一。
相傳,女媧摶土造人時,不經意間一聲歎息落入一位將將覺醒的女子靈識之中,此女便比旁人更易感知世間萬物,世稱靈女,其後人皆天生靈元,是為禦靈族,禦靈族人資質平者生而通一物,資質佳者,生而通一品類,資質稀缺者,生而通二三品類,而靈女嫡出之女,代代相傳,可通萬物。
禦靈一族綿延數千年,修靈者眾,漸成體係,以機關術、醫術、巫術、劍術、符術最具代表。小有成就的世家不下數百,最成氣候的當屬孤竹墨氏、蓬萊薑氏、南疆石氏、洛陽顧氏、雍涼尹氏,墨氏主機關陣法、薑氏習仙術醫法、石氏擅巫蠱、顧氏修劍術、尹氏行符術。各世家無論修為高下,均以靈女為尊,靈女為約束族眾,定下族規:修靈者需修身養性,秉持正義,懲惡揚善,不得欺淩弱小,不得攀附權貴,不得貪慕虛榮,如有違者,廢其靈元,從此不得踏入修靈之途。
千年來,修靈人遍布九州,鋤強扶弱,深受百姓愛戴。亦有非禦靈族人心向往之,願入各世家為外姓子弟,跟隨修煉,其中不乏天資聰慧者聚成靈元,即便終生無法聚靈,也可學些本事,強健體魄。然百餘年前不知發生何事,各世家修靈者紛紛避世,唯洛陽顧氏仍開宗收徒,行走世間,隻是顧氏家規卻多了一條:修靈人不涉廟堂事。
太和十三年,秋,朔州密林。
皓月當空,夜涼如水。在朔州與涼州交界處,有一片茂密的針葉林,此時一白色身影正在林中穿梭,遠遠看去,似是一隻白蝶在沉寂的樹林中翻飛起落。忽而驚起一群林中鳥打破了平靜的黑夜,再看時,白蝶已消失不見了。此處已近樹林邊緣,出了樹林,便是涼州地界。
一群黑衣人從林中悄然出現,聚集在方才白影消失的地方,各個臉帶鬼麵具,環顧四周,寂靜無聲,呼吸可聞,頭頂一輪明月高懸,樹木高聳,枝幹交錯。一枚針葉從樹頂落下,姿態輕柔。
“可惡!又讓他逃了!走!”
領頭人呼喝一聲,眾人迅速分散,匿於林中,仿佛從未出現過。
針葉落到方才領頭人站著的位置,彈起,複落下。
又過了半刻鍾,一個白色身影從方才針葉落下的地方飄然而落,長身玉立,腰間一枚環形玉佩隨風輕晃。
太和十三年,秋,朔州雲中郡。
陰雲蔽月,夜黑如墨。朔州雲中郡盛樂府往東三十裏,一座無名墳塚立於荒草地,一個戴著鬼麵具的黑衣人閃身進入墳塚,身如幽靈,形如鬼魅。下行十五步,現一密道,延密道再行一盞茶的功夫,在牆壁右側摁開機關,進入密室。密室內僅案上燃著一支短燭,一人背對案幾而立,亦是一身黑袍。
“宗主。”黑衣人摘下麵具,向黑袍人行了一禮。
“如何?”聽聲音竟是十七八歲的少年,然而語氣冷淡,頗有些不似這個年紀的漠然。
“還是逃了。”黑衣人垂下頭,有些懊惱。
黑袍人像是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輕笑一聲,“若是這麼輕易被你們抓住,十年前他就該被抓回來了。”
黑衣人頭垂得更低,沉聲道:“屬下無能!”
黑袍人不以為意,問道:“洛陽那邊如何了?”
黑衣人這才抬起頭,繼續回話,“顧家那群庸腐之輩,個個骨頭都很硬,口風緊的很,死都撬不開。”
“哦?倒是比十年前有風骨多了。人人都有軟肋,拿捏住軟肋,便好辦多了。”
“是!屬下明白。”
“不要把事情鬧大,現在還不是時候。”
“是。”
“至於姓沈的,他既姓了沈,就隨他去吧。暫時不必再追了。”
“可是……十年來喚靈玦一共就反應了三次。倘若此次還是抓不住,隻怕——”
“喚靈玦未必在他身上。這喚靈玦時靈時不靈的,誰知道它喚的是玦還是人,也就叔父把它當回事。十年前……還不是白忙活一場。”話畢陷入沉思。
黑衣人額頭已沁出汗珠,這個少主的心思一向極難揣測,生怕自己又說錯話惹他不快。
又過了一會兒,黑袍人終於開口,“罷了,你且去吧。”
黑衣人像得了赦令,行了一禮,迅速退出密室。
太和十三年,秋,涼州姑臧城外。
朝霞未起,晨露未晞。白衣男子穿過竹林,矮身進入茅草屋,屋內一男孩坐在地上打磨竹片,見白衣男子進來,放下手中活計,擔心的看向來人。
白衣男子輕聲笑道,“阿齊放心,此次毫發無損。”說著從腰間解下環狀玉佩,遞與男孩,“隻是,這玉環越發不中用了,今次又被一群尾巴咬住,險些脫不了身。算來,還不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