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陽光的手指撥弄
不同膚色的弄潮兒
痛飲陽光,在慷慨中沉醉
安息日的歌聲
抵達以色列正值星期五,為猶太人安息日,在特拉維夫暮色裏的拉賓遇刺地,有群眾集會以歌聲紀念他……
憂傷的歌聲,卻有進行曲的節拍
引領我們尋找拉賓的足跡
在他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地方
奧地利總理的花圈伴晚霞棲息
車水馬龍依舊 拉賓已經遠去
歌唱的人們兀自陶醉
旁若無人地高聲吟唱
一個和平主義者的猝然離去
帶給世界巨大的悲傷
子彈有速度和莫名的冷峻
扳機也可以把和平進程阻擋
但一顆悲憫與慈愛的心靈
扳機和子彈隻能使他們不朽
這種曆史已無數次重演
從遠古的匕首到今天的手槍
刺客的名字早被人遺忘
他卻使一方土地神聖成古跡
使一個政客的良知永恒
拉賓,請接受我的致敬
空中的橘樹
雅法古城中有棵橘樹,懸掛在半空中,枝葉繁茂,是以色列高科技農業的標誌……
枝葉被陽光喂養
根須沉浸在水中
一個巨大的球體
代表土地承受橘樹的重量
巨球在風中搖晃
有水聲輕輕吟唱於空中
橘子美麗 橘子金黃
橘子懸掛在雅法的街道上
這是生命 更是奇跡
把人類的智慧向世界推廣
於是,在中國無數座暖棚裏
我見到懸空的紅薯
長成大樹的西紅柿
節日燈籠般碩大的南瓜
它們的根脈
都源自這塊神奇的土地
來自童話般的創意和想象
和這枚巨大的球體合影
我的心靈貯滿甜蜜的汁液
我仿佛變成行走的橘樹
為以色列快樂歌唱
藍星與金星
藍色的大衛星是以色列的象征
六隻角在風中站得很穩
金色的五角星是中國的標誌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六十個春秋
兩顆星幾乎在同一個時間閃光
兩個民族也在大致的空間站起
一站就是一個甲子喲
六十年足以成就許許多多的奇跡
藍色的星星與金色的星星
交會在人類文明的星空
星星相知,星星相印
星星知道彼此的秘密
這枚六角的大衛星
曾屈辱在納粹的集中營
囚禁在鐵絲網和消失在毒氣爐中
我將攜一枚大衛星回去
六角意味著一個數字的傳統
六六大順,這是中國的古語
我為六角星辰下的友人祝福
加利利湖一瞥
從戈蘭高地眺望大湖
湖水在暮色中金光閃爍
告訴我當年耶穌蹈水時
曾有過怎樣的波瀾不驚
加利利湖在群山橫臥
橄欖樹組成莊嚴的衛隊
有椰棗偶爾墜落
一隻鳥兒飛翔在雲朵
寧靜久遠的湖水藏起許多故事
加利利湖是中東生命的源頭
最出色的湖水也是最出色的魚族
釣者也許是拿撒勒的鄉親
於是,我想起納木錯湛藍的湖水
世界上的湖水容易被神聖化
尤其水源奇缺的高原
一泓湖水,照徹古今
橄欖樹
遠方的橄欖樹陡然親近
橄欖的滋味鹹澀
橄欖油的芳香撲鼻
綠色的枝葉,提示我和平的符號
以色列的橄欖樹格外茂盛
遠方的橄欖樹陡然親近
枝葉在我手中搔癢
橄欖樹走動在拿撒勒地方
這兩千年前耶穌的故鄉
每片山坡都枝葉蓊鬱
每株樹都無比茁壯
在拉賓廣場有一株橄欖樹
像巨大的盆景般兀立著
這是我見到最威嚴的橄欖樹
或許,正是拉賓靈魂的棲息地
遠方的橄欖樹陡然親近
橄欖的滋味耐人品咂
也許有一天,世界被橄欖枝覆蓋
橄欖樹會走出神話
變成森林家族最普通的成員
4 萊比錫的雨(外二首)
題記:2009年3月中旬,與中國作家舒婷、西川、畢飛宇、黃蓓佳、徐璐參加萊比錫國際書展,五日往返,行色匆匆,以小詩紀行。
冰冷中有一絲溫暖
雨滴從鉛色的天空墜落
我的頭頂因此清醒而濕潤
萊比錫的春雨下個不停
春天被阻擋在春的門外
這是個陰霾的日子 萊比錫
萊比錫的雨陪伴我們
遊走在東德時期的建築群
巧克力和麥當勞尚有香味積澱
老歐洲依舊古意盎然
巴赫的銅像在雨中閃亮
晚禱的鍾聲響起時
萊比錫的雨又濃了幾分
踏上13路有軌電車 將
寒氣與雨意甩在軌道上
萊比錫在車窗外一一遊走
閃爍成時髦模特的裝束
我知道工人運動在這裏發源
工人何在?也許電車上每一位都
是罷工者的後裔,也許
每一雙藍眼睛後麵
尚留存有祖先的激情
萊比錫的雨淅淅瀝瀝
打濕了我們的單薄外衣
雨中的萊比錫
萊比錫竊竊私語般寒冷的春雨
為初到德國的東方人
進行一次特殊的
洗禮
哦,揮之不去的記憶
以及揮之不去的雨……
梅森瓷
潔白如玉
溫潤如玉
高貴如玉
梅森陶瓷
一片,足以令人癡迷
我從陶瓷之國走來
意外與你邂逅
名滿歐洲的梅森瓷①
根脈卻在中國江西
曆史無須追溯
現實令人歎服
做事絕頂認真的日耳曼人
把陶土陶藝陶技巧
二百年來發揮到極致
於是,才有了高貴的梅森瓷
一座古鎮
百年風雨
兩把劍的標識
剩下的全是利潤和歎息
美不勝收
美輪美奐
美的堆砌和展示
梅森瓷……
全歐洲宮廷貴族的向往
收藏家的夢想
美食的最佳歸宿
且攜一枚酒杯回去
用中國的茅台 為你
慰藉一下傳教士的孤獨
或許,還有景德鎮的讚許
孔子學院夜話
以孔夫子的名義
我們聚集在萊比錫
用母語朗誦詩歌
麵對藍眼睛的聽眾
我讀出一絲欣慰
孔子此刻也在微笑
這位中國經典的編輯家
韋編三絕的定力超群者
把兩千多年的目光 定格
在萊比錫的一幢樓內
周遊過列國的先賢
居然來到德意誌定居
以孔夫子的名義
我們聚集在萊比錫
舒婷 西川談詩
畢飛宇 黃蓓佳聊小說
還有八零後神秘的小徐璐
伴一個叫王競的譯者
來拜會萊比錫 人們
對中國的好奇 轉化成
對個體生命的探尋
王競神奇無比地
在母語與德語中穿梭往返
用柔軟動聽的詞句
堆砌起一個美麗的夜晚
和關於中國的童話
於是,在笑聲中開始
在笑聲中結束
結論:中國包子的味道真好
孔子學院的那頓中餐
是聚會中高妙的升華
精神和物質的最佳交換
2009年4月3日訪德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