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心情 第三輯(二)(1 / 3)

陽光心情 第三輯(二)

1 阿拉伯詩草(組詩)

相 伴

一路上總有歌聲相伴

再漫長的旅途也變得很短

一路上總有甜茶相伴

再幹渴的喉嚨也濕潤如泉

一路上總有笑語相伴

再陌生的語音也能交換情感

一路上總有真誠的友誼相伴

再遙遠的城市也有人惦念

相伴人生 人生相伴

阿拉伯半島相伴到永遠

古 城 堡 遇 雨

大粒的雨從天空墜落

滴落在赭色的岩石上

洗濯著幹渴的駱駝刺和仙人掌

古堡狹長的驛道上濺起飛塵

大粒的雨從天空墜落

在約旦山穀裏敲響手鼓

人們從容漫步在秋天的雨中

這是阿拉伯半島上第一場喜雨

大粒的雨從天空墜落

一滴如一粒透明的珍珠般閃爍

人們肩起鋤頭奔走相告

快為大地種植一片悅目的綠色

深秋,大粒的雨從天空墜落

巡 弋 紅 海

威武的軍艦有個好名字

人們稱它為“哈桑王子”

此刻王子正在安曼飲茶

軍艦卻載我們在紅海疾馳

浪花起處潔白如雪

浪花深處卻濃如墨汁

那種深藍得如寶石般的墨汁喲

全部傾倒在“紅海”的名字裏

沒有鷗鳥沒有雲彩隻有濤聲擊打船舷

眺望埃及眺望以色列眺望中東的山巒

紅海深沉不語 紅海浪花四濺

靈魂隨風而去 這一刻無比心安

2000年10月15日晨詩句

再錄於安曼牽牛花旅館210室

戈 蘭 高 地 留 言

我詛咒那隻魔手

從這片寧靜的土地上

從每幢聳立的房屋裏

掠奪走歌聲、笑語和情話

走過戈蘭高地

這雨中死寂的廢墟

我們忍不住內心的悲泣

戈蘭高地,這人類的傷心地

盼望陽光 永遠照耀你

祝福您 阿拉伯的兄弟

2000年10月24日

雨 中 即 筆 於 戈 蘭 高 地

感念紀伯倫

阿拉伯的雲

黎巴嫩的山

費露茲的歌聲

伴我們踏上紀伯倫之路

集東西方文化於一身

是先知和詩人的結晶

你長眠在這高聳的遠山下

思想卻照徹了世界

你這阿拉伯世界永遠的雪鬆

2009年11月2日拜謁黎巴嫩

大詩人紀伯倫墓即席朗誦

2 詩歌的榮光(組詩)

——哥倫比亞紀行

麥 德 林 之 夜

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承辦本屆詩歌節,我與中國詩人周濤乘機二十餘個小時,飛行近兩萬公裏,抵達山城麥德林,開幕式選擇在一座公園露天劇場中……

非洲的紫檀

亞洲的黃楊

美洲的紅杉

歐洲的雪鬆

此刻,全部移植在這片

南美洲的麥德林

長成一座詩人的森林

台下是上千張熱情的臉

臉上是亮晶晶的眼睛

歡笑和尖厲的口哨

海浪般洶湧的掌聲

被詩歌所燃燒

鬆林上空有藍鴉掠過

翅膀裁剪著橘色的雲

或許還有鳥族的驚詫

從陽光明媚

到夜色蒼茫

詩句被不同的語言化妝

哥倫比亞的麥德林

被詩的美酒陶醉

公園劇場湮沒於微醺

千裏萬裏到這裏

為的是什麼目的

——遙遠 神秘 詩意

或許,還有一個

中國詩人的好奇

火 炬

山坡上濃稠的夜色

陡然被兩排火炬刺破

火苗跳躍如馬駒

照亮人群 照耀詩歌

麥德林的夜晚

被詩意浸泡

被歌聲撩撥

不同種族的詩人

用母語朗誦得意之作

火炬是鼓勵和默許

從遠方傳遞熾熱

麥德林的夜

不再黝黑 深沉 壓抑

哥倫比亞那輪詩的太陽

升騰在五大洲的上空

這片土地於是充滿神性的陽光

火炬仍在燃燒

詩歌是人類靈魂的

永恒的火炬喲

巴 黎 雨

從北京至哥倫比亞,需從法國巴黎轉機,小住一夜……

巴黎雨倏忽而至

攜帶著法蘭西式的熱情

巴黎雨飄飄灑灑

淋濕一個北京人的頭發

北京人的肩頭,剛卸下

七月的陽光和炎熱

巴黎雨迅速替代

以一種不由分說的姿勢

雨中的凱旋門更雄壯

雨中的聖母院更優雅

雨中的塞納河無聲流淌

雨中的巨人,仍然是艾菲爾鐵塔

巴黎雨倏然而至

攜帶著法蘭西式的熱情

巴黎雨飄飄灑灑

淋濕一個中國詩人的心

巴黎雨來了又走了

典型的法蘭西性格

巴黎雨讓塞納河的魚們

追逐得更加快活

雕 塑 廣 場

麥德林市政廣場,由著名畫家波迪諾創意一批變形銅雕,雖隻六年,已成名勝……

碩大無朋的貓

肥壯變形的馬

粗且胖的男人和女士

加上幾位快樂自信的

裸體紳士和政客

包攬了麥德林的風光

哥倫比亞的波迪諾

當代的畢加索

借助於金黃色的銅

傳遞出一個民族的性格

陽光的黃銅閃閃爍爍

他們一律微笑不語

肢體語言卻充滿幽默

麥德林的銅雕

誇張到詼諧可笑

變形到驚世駭俗

午夜,他們會攜手散步

到一個外鄉人的夢中

一噸重的肥壯步履

踩踏出南美風韻

在 天 文 館 感 受 詩 童

與四位詩人在天文館為一群中學生朗誦詩歌,為平生首次體驗……

在濃稠如水的黑暗中

頭頂上亮起璀璨的星群

大熊星和天鵝座向我微笑

豎琴星彈奏出亙古的詩韻

一束光照亮我的詩集

我把中國孩子的夢想與憧憬

用北京話向聽眾傳遞

黑暗中稚嫩的目光閃爍

那是哥倫比亞少年們的歡樂

詩可以超越時空

詩可以架起彩虹

詩可以瞬間輝煌

詩可以擁有永恒

天文館的穹隆高遠深邃

在星空下我讀著

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詩篇

十三個小時的時差神奇地消失

穹頂下唯有我的聲音

地球也是一顆星星啊

隻是因為有詩歌的裝扮

她才變得這般美麗和凝重

是詩的力量鐫刻在星空

人類的精神宇宙才無比充盈

在麥德林的天文館讀詩

每個字,都恍若一顆星辰

它們穿過我的嘴唇

飛向遙遠神秘的太空

聽 到 《喀秋莎》

與四位詩人同席讀詩,語言各異,但鄰座女詩人唱起蘇聯歌曲《喀秋莎》為詩引,異常親切,一問,方知她為烏拉圭詩人……

一位俄羅斯姑娘

站在峻峭的岸上

把一支憂鬱的歌子

傳遞到我的心房

和戰爭的硝煙一道

和血火的曆史一道

和遙遠的年月並行

在天文館裏濺起回響

喀秋莎,不相識的蘇聯姑娘

把離別唱得無比堅強

把思念轉化成美麗的詩行

把情歌當戰歌吟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