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稚嫩中的純真
爸爸和媽媽
說不好普通話
有限的幾句
還是在“夜大”裏學的
“夜大”是卡拉OK歌廳
如今“夜大”肄業生們
陪寶寶學習啞語
舉手 撫肩 點頭
比孩子更認真十分
學啞語的孩子們
正學習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一種體貼與善良
一種理解與信任
啞語外語
普通話更不在話下
東莞的孩子們
在灼人的陽光下成長
成長得無比自信和溫存
此刻 陽光下飄起一支歌:
“讓世界充滿愛”
歌聲叮咚地落在
文化廣場的石階上
這是一串奇異而優美的音符
整個時代為之感動
陽光下的舞蹈
還在進行
小小的指尖上
有一萬種風韻
祝福你
東莞的新一代
未來世界的主人
同 沙 的 黃 昏
同沙林場,風景優美,是東莞東城未來經濟增長點之一……
同沙無沙
隻有浩渺的水
以及黃昏的歸鷺
還有無邊的綠 伴隨
我的一點惆悵
暮雲合璧時
有蕉林和橘樹托住
一輪殘陽照農舍
農舍已無農人
農民變為居民
生產隊早更名為
時髦的董事會
隻有“同沙”這一名稱
告訴我往昔的故事
同沙無沙
隻有浩渺的水
還有黃昏的落日
落日曾目睹過
1958年的大躍進
躍進出的這一座水庫
還有綠色的林場
曾是一筆沉重的遺產
如今升值為最寶貴的資源
同沙的黃昏
曼妙無比
東 莞 的 冬 季
踩著晚風踱來
一片又一片落葉
捎來些許冬的消息
此刻,我的北方
已是雪花飄飄
而同沙的黃昏被歸鷺馱著
隱入黛色的暮靄中
坐在同沙的水邊
我思念北方
和北方怒氣衝衝的冬天……
白 馬 歌
在虎門海戰紀念館,見到陳連升將軍白馬故事,印象極深,遂有此詩……
將軍戰死
白馬被俘
一雙毛茸茸的手勒住韁繩
也勒住一匹戰馬的靈魂
懷念將軍
思念主人
拒食征服者的草料
是白馬的唯一選擇
於是,它站成一尊雕塑
一匹通靈的馬
不食而死
成為那個時代
忠貞的寫照
一如鄧世昌的愛犬
陪伴主人沉入黃海的波濤
白馬與黃犬
是奄奄一息的大清朝廷
鼎鼎大名的動物英雄
為尊嚴而死
為忠義而生
讓許多人羞愧的這匹白馬
至今仍在史書裏奔馳
馬蹄“嘚嘚”,濺起無邊的思念……
致袁崇煥
本是一株南國的棕櫚
或者是刺桐
或者是木棉
忽一日被命運之手
移植到北方
於是,在山海關外 在遼東
你長成一棵白楊
或者是雪鬆
或者是雲杉
你把根紮得很深很深
直到長成
擎天巨木
後來 你把頭顱
種在北京
植入曆史
四百年後 或者再加上四百年
長出一片永恒的風景
蔭護後人
守 義 坊 行 吟
東莞石碣鎮水南村守義坊,為袁崇煥故裏,今投資億元修葺一新,有袁崇煥及十名部伍雕像,頗有氣勢……
袁大將軍故裏
叫“守義坊”
好一個“義”字了得!
馳騁遼東的“潑膽漢”
讓努爾哈赤怒火攻心的統帥
有勇 有謀 有義 有忠
從這塊土地上走出
一步步 走向功名 走向榮譽
也走向被屈殺的不歸路
為你守墓的佘義士
和他的十八代子孫
此刻與你同在
四百年的風風雨雨
剝蝕掉該剝蝕的一切
留下的唯有曆史的石礫
還有靈魂深處的那一段
倔強與剛烈
袁大將軍
我從北方來拜謁你
我知道,你用生命保衛過
四百年前的北京
你的頭顱留在北京
留在你飲恨的京城
你被“反間計”害死
你死後的一個半世紀
一個驕傲的敵人 乾隆
來為你平反昭雪
他張揚起你的名聲
否則,你的命運如何
真的還很難說
一個半世紀
在曆史的長河裏
不短也不長
敵人的尊敬
才是真正的祭奠
那一刻,我想你九泉下的英魂
定會頷首沉吟
一個匹馬單騎闖遼東的漢子
一個膽識過人血脈賁張的英雄
本可以在南方安度晚年的啊
崇禎邀你出山
於是,守義坊的土著
便又毅然北上
此一去,再不見回還
向北,向北,向北……
遼東的風雪依舊
遼東的山河依舊
四百年後的中華大地
推崇一個叫袁崇煥的東莞人
大多來自一部金庸的《碧血劍》
就像對李自成的懷念
出自一個叫姚雪垠的文人
小說闡釋的曆史
小說還原的人物
比曆史更普及
比曆史更真實
比曆史更生動
比曆史更曆史
寫到這裏,下意識地
我握緊了自己的筆杆
同時,也握緊了我的詩……
2004年11月底重走東莞後初稿,
12月初歸京後再改定
3 走過若爾蓋(組詩)
走 過 若 爾 蓋
走過草原
走過若爾蓋
腳下的濕地忽而很軟
像母親柔和的腹部
忽而變得堅硬
像長征時一群人的意誌
若爾蓋的夏季
被黑犛牛的脊背馱著
被背水牧女的水桶盛著
被體形巨大的藏獒叼著
從容穿行在高原的草場上
若爾蓋的夏季無比美麗
一隻鷹飛過 然後
它沉思地停立在電線杆上
向整個世界
發出猛禽的挑戰
紅 軍 柳
三株柳樹,在高原
盤根錯節 枝葉扶疏
高崗上是哈達和一方巨石
高崗下是九曲黃河
和潔白的羊群、犛牛和大狗
此刻,我拜謁三棵柳樹
這是七十年前一支隊伍中
一個七歲孩子手中的拐棍
種植而成的呀 紅軍柳
那孩子後來留在了藏區
成為一個步履蹣跚的牧民
已全然遺忘了湘西的方言
目光中偶爾閃現的
是對命運的疑問 或許
還有一個童年的挑戰
在紅軍柳下我們合影
高原的風吹動我們的旗幟
還有狂跳不止的心靈
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穿過雪山 走過高原
留下一粒粒堅強的種子
讓不屈的紅軍柳
昭示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在這片土地上 留下過太多的
南方走來的生命和骸骨呀
共和國大廈的奠基石
便是這無名或有名的骸骨支撐
於是,以長征的名義
向紅軍柳,敬禮!
致 卓 克 基 土 司
此刻,在馬爾康地方
卓克基土司官寨
在碉堡和堅固的掩體
我懷念這官寨曾經曆過的歲月
十八代土司一一離去
留下的唯有這古堡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