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人書話 17.“斑馬文叢”二題
一、包裝與臉麵
時下的圖書注重包裝,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什麼樣的圖書,都愛在裝幀上下力氣,甚至於不惜以過頭為代價,從書市坊間裏經常看到的是花裏胡哨的,大紅大紫的,讓人覺得大同小異者不在少數,如此重複一窩蜂,隻能說我們的審美趨向不是太惰性就是太單調,但是從偌大的圖書市場裏找到能讓人一眼就相中,能吸引你眼球的,沒有點真貨色(特色)是不行的。這套“斑馬文叢”有三本:邱華棟的《花非花》、荊歌的《鳥巢》和戴來的《練習生活練習愛》。它首先吸引了我的,就是那封麵統一製作的色調,它和諧地利用了視覺效果,讓搶眼的黃色和大而莊重的插圖吸引讀者的注意,頗有點讓藝術氣息從封麵上淡淡散開的韻味。讀書如識人,從麵子開始,一見鍾情,最為快意。在圖書市場上,琳琅滿目,眼花繚亂,但“萬綠叢中一點紅”,能給人眼光一亮,也許這種平常中有特色,才是停駐讀者眼球,讓讀者有意掏腰包的原因。
圖書的麵子問題不可小視。現在不是沒有讀者愛小說,而是沒有好的有特色的小說去招惹讀者的耳目。把圖書包裝好,讓藝術首先從封麵始,如同人一化妝就有了精氣神,也許就是吸引讀者的一個因素。人的顏麵是很有講究的。描眉也好,整容也罷,隻要是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這套“斑馬文叢”的外在氣質,對於頗受類型化審美之苦的讀者,有一個很亮麗的吸引,甚至是驚喜。粗俗惡俗的顏麵,讓人生厭,畫眉深淺入時無,濃妝淡抹總相宜。圖書的包裝也不例外。書店書攤上,花花綠綠的,包裝之妙之濫,讓人歎為觀止。你可以感受到有些人對書的包裝,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之處。可是,我對那些過分的形式化,過分的當作擺設的包裝,頗為不屑。凡事有個度,也要個新。現在常見的是,在開本上追求大,搞什麼國際流行本,豪華的印製,在內文和勒口上花裏胡哨。也有的不憚惡俗,貼金鑲銀,搞高檔的禮品書,十六萬元一套的書已有了,這類奢華之風令人可怕。其實,並不為愛好讀書的人看好。隨意翻翻,把讀書當作一件輕快的事,是大眾讀者所持有的基本想法,而精裝本、豪華本的東西,那不是為讀書人所準備的。因為,翻讀時很不方便,存放在書櫃裏也沒那麼大的地方,如我等之流,就不待見,想來這不是個人的矯情吧。
二、定位與瘦身
人們常強調長篇小說的藝術結構,其實,文體結構,就是一個合適的藝術定位,於此尤為重要。小說篇幅的長短,結構的均衡、勻稱,不僅是個藝術的形式問題,甚至是一個藝術的審美問題。讀這套叢書,我以為,作者和編輯注意把握了長篇小說的藝術尺度,節製的篇幅,敘述的均衡,讓讀者閱讀起來有一種很自然的感受。
作為一套描寫當代都市生活的短長篇叢書,邱華棟的《花非花》、戴來的《練習生活練習愛》、荊歌的《鳥巢》,從篇幅上看,都屬輕型的長篇,十萬字或稍稍多一點,相對那些追求厚重大氣和史詩性的大部頭來說,這樣的規模屬苗條輕型的,這類精短的長篇小說,據說在市場上還頗有人緣,它們的印數都過萬了。盡管人們對當代小說寫城市生活,寫都市的白領,寫一些小有富相的所謂中產階級的作品,過多過濫,頗有微詞,甚而有傳統的讀者和評家們表現出有所嫌棄和不屑,但是,眼下這套叢書的出現,還是要留住人們的眼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