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十月
注:
【神舟】二○○三年十月十五日上午九時許,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飛船繞地球十四圈後於十六日上午六時二十三分安全返回地麵,使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作者從發射現場乘飛機返京途中作此詩。
【十年劍】一九九二年九月中央批準立項載人航天工程,至發射成功,曆時十一年。
相見歡·賀神舟七號發射成功
東風又送神舟,探天遊。小小寰球盡覽,樂悠悠。
出艙走,握星手,舞旗酬。從此中華足印,太空留。
二○○八年九月
注:
【賀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北京時間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二十一時十分四秒,我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九月二十七日十六時三十分,宇航員翟誌剛出艙作業,實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人類送上太空漫步的國家。東風第一枝·西行隨訪
又倒春寒,冰凝雪驟,烏雲欲卷天墜。但知去否難全,偏向虎山何畏。西行大任,賴國威,斯人無愧。巧布棋、措置裕如,綿裏藏針應對。
坦笑處,接踵煙退;妙語出,多少人醉。一番故土深情,幾多他鄉熱淚。冰融雪化,有道是,東來春水。歎惡浪、怎抵強楫,更信大潮難悖。
一九九九年四月七絕·與某國項目談判有感
咖啡美酒起波瀾,舌劍唇槍去又還。
善舍敢得維權益,互利共贏路方寬。
二○○七年八月
五言排律·紅軍飛奪瀘定天塹
長空淩絕壁,險壑蕩激流。
鐵索懸江掛,蒼鷹隔岸愁。
孤軍遺碧血,小指扼咽喉。
但有神兵降,敢教妄語休。
擎旗張正義,提首為自由。
不畏橋拍浪,何妨纜斷鉤。
飛身穿彈雨,箭步克碉樓。
氣數殘猶盡,金湯固也丟。
仁師無對手,勇士震頑酋。
壯舉驚天地,紅軍秉萬秋。
二○○一年六月
注:
【瀘定天塹】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是一座鐵索橋,由十三根鐵索共一萬二千一百六十四格扣環連接而成。
【孤軍遺碧血】一八六三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在瀘定橋南的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未能成功,全軍覆沒。
【敢教妄語休】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從雲南以東渡過金沙江,沿著當年石達開走過的地方,向大渡河挺進。蔣介石電令其部,說:“大渡河天險,是太平天國石達開覆滅之地,共軍斷難飛渡,必步石軍覆轍。”
七言排律·冬宮感懷
暮雨冬宮漫步吟,亦驚亦歎感懷深。
花崗岩柱擎皇廈,大理石階入殿門。
金璧交輝爭占眼,銀燈變換比奪人。
雕梁仙子牽能走,畫棟神駒喚欲奔。
玉嵌琛鑲攜碧佩,珠圍繡裹伴紅裙。
充廊繪塑連城寶,滿室鏤鐫曠世珍。
東進西征皆進貢,南伐北取盡稱臣。
兵戈每染平民血,王椅常勾貴戚魂。
戰艦淩空一炮響,旌旗插頂紀元新。
掀潮鼓浪五洲震,浴血衛國四海欽。
環宇飛舟人共仰,騰霄雲彈霸獨呻。
昔時風範今安在?一夜分崩蕩不存。
元氣自傷風瑟瑟,雄姿再展路沉沉。
憑欄猶記興衰史,國固中堅道至尊。
二○○一年九月
注:
【冬宮】位於俄國聖彼得堡市,始建於十八世紀中葉,俄國沙皇的宮殿。
【戰艦淩空一炮響】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按照列寧的起義計劃炮擊冬宮。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標誌著人類新紀元的開始。
【一夜分崩蕩不存】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九日蘇聯瓦解。
五律·拜謁胡誌明紀念堂
移步出靈堂,清容隱又彰。
安詳人正睡,悲楚淚成行。
同誌加兄弟,鄰居補短長。
前車猶可鑒,世代共帆揚。
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組詩·抗洪十首
其一 洪水牽心
暴雨降,驚濤狂;河湯湯,湖茫茫。
百年不遇三頭碰,疑是天漏龍翻江。
才報南洪危斷縷,又傳北水險脫韁。
水位幾經超曆史,民垸多少已汪洋。
洪水無情人有情,熒屏日日牽心腸。
其二 眾誌成城
號令下,紅旗揚;橘紅甲,迷彩裝。
你挑沙袋我打樁,軍民團結築鋼牆。
生死牌由丹心鑄,管湧洞以鐵胸當。
水漲堤長洪無奈,人在堤在氣更昂。
蜿蜒燈火接天月,血肉長城鎖大江。
其三 簰洲營救
堤腳斜,堤身裂;狂浪嘯,從天瀉。
小院屋頂舟自行,大樹梢頭人同咽。
衝鋒舟載父老還,救生衣暖情深切。
人家多少又團圓,戰士一去竟永別。
生還希望留於人,感天慟地真英傑。
其四 九江堵口
九江段,四號閘;泡泉湧,堤基塌。
轟然撕裂奔流急,直趨街巷賽野馬。
投石斷水無蹤影,沉船堵口難作壩。
人頭攢動傳石鏈,木樁打就接鋼架。
鏖戰五天終合龍,雷鳴一聲淚俱下。
其五 荊江化險
天突變,雨如劍;水直逼,分洪線。
風蕭蕭兮荊江還,囑咐萬鈞重如山。
分洪堅守細掂量,處變不驚自泰然。
增兵調峰巧安排,嚴防死守保家園。
大浪排空擦肩過,誰知其中險連環。
其六 保衛大慶
龍出水,虎下山;天多大,水多寬。
防線兩道痛失守,油田三麵環洶瀾。
揮師十萬壘天障,旗海人浪何壯觀。
激流拍胸身未抖,驚濤灌頂腰不彎。
歡呼鐵人今猶在,磕頭機唱入雲端。
其七 科技顯威
氣象站,水文班;調度室,戰也酣。
初春已報龍鬧海,彎弓早備箭上弦。
水勢雨情了如掌,排陣布兵總周全。
妙手探堤除隱患,高招堵口固彌堅。
攔洪截流巧削峰,化險為夷又一關。
其八 手足情深
夜滿星,月如銀;天有心,亦動情。
同舟何必曾相識,共濟應覺勝比鄰。
百家飯菜香撲麵,萬戶衣衫暖入身。
老翁義演豪氣壯,稚童傾囊情意真。
一方有難八方助,炎黃子孫本同根。
其九 災後反思
洪雖退,夜難寐;思縈回,可慚愧?
洞庭湖畔多民垸,長江源頭少植被。
泥沙肆意占河床,蟠蛟無奈失棲位。
平垸還湖留水道,植林退耕換山翠。
治水治國本相通,天人和諧堪稱最。
其十 精神永存
大會堂,人如潮;慶勝利,學英豪。
擎天自有人民在,降洪更覺華夏驕。
萬眾心齊能填海,千軍膽赤敢弄濤。
撥雲破霧無阻擋,踏浪斬鯨總風騷。
一曲壯歌傳萬代,且看大地更多嬌。
一九九八年十月
注:
【組詩】一九九八年中國氣候異常,長江、鬆花江、珠江、閩江等主要江河發生了大洪水,在神州大地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搶險偉大鬥爭。作者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走南上北,身臨其境,感慨萬分而作。
【百年不遇】一九九八年,長江洪水僅次於一九五四年,為二十世紀第二位全流域性大洪水,鬆花江洪水為二十世紀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為二十世紀第二位大洪水,閩江洪水為二十世紀最大洪水。
【三頭碰】指長江中下遊地區天降暴雨,上遊來水與洞庭湖、鄱陽湖排水入江,三方來水疊加在一起,導致長江洪峰迭起,水位攀升。
【南洪危斷縷】南洪指長江,汛期長江連續出現八次洪峰,其危若似斷非斷之絲縷。
【北水險脫韁】北水指鬆花江、嫩江,汛期嫩江堤防六處漫堤決口,其險若即將脫韁之野馬。
【民垸】在江漢平原、洞庭湖、鄱陽湖平原的湖泊、濕地和河道上,圍堤圈地耕種而形成的村落。
【橘紅甲】指抗洪解放軍官兵身穿的救生衣。
【生死牌】在抗洪一線,各級領導分段包幹負責。有的領導幹部在自己負責的堤段立下“生死牌”,誓與大堤共存亡。
【簰洲營救】簰,音排,地名。簰洲灣位於湖北省嘉魚縣境內,由於千裏長江到此突然拐了一道大彎而形成,是武漢市最後一道自然屏障。有雲“簰洲灣彎一彎,武漢水落三尺三”。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夜八時,大量管湧群造成堤腳砂基滲透坍塌,江堤撕裂,五萬群眾被淹,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營救戰。
【九江堵口】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長江大堤九江段第四、五號閘之間發生潰決,潰口達三十米。五千名解放軍官兵與九江幹部群眾奮戰五天五夜,采用鋼木框架填充石料新技術,築起三道圍堰,終於堵口成功。
【天突變,雨如劍】七月底,長江第三次洪峰平安度過,且根據天氣預報,八月上旬將是雨轉晴,人們對南水似乎鬆了一口氣,開始關注北江的洪水。但八月上旬突然又連降暴雨。
【水直逼,分洪線】按長江防洪預案,荊江大堤的預定分洪水位是四十四點六七米,最高保證水位是四十五米。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六日淩晨沙市水位突破四十四點九五米,預計可能達到四十五點二米。
【風蕭蕭兮荊江還,囑咐萬鈞重如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由湖北省荊江抗洪前線飛往北戴河參加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彙報抗洪搶險工作。席間,長江抗洪前線不斷傳來沙市水位即將超過最高保證水位的報告。中央決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一行改變原定行程,當晚不再飛哈爾濱檢查北水抗洪搶險工作,會後立即返回荊江處理危機。臨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授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決定當夜是否分洪,並囑托要慎重決策。
【增兵調峰】決定不分洪後,中央軍委一聲令下調來八個師增援湖北抗洪第一線,嚴防死守長江大堤,並加強了科學調度,暫時關掉葛洲壩、隔河岩等上遊水庫的下泄水閘,全力攔蓄洪水,削減洪峰流量。
【保衛大慶】大慶是中國第一大油田。八月中旬,嫩江洪水泛濫,直逼大慶,東北三十萬抗洪大軍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慶油田保衛戰。
【虎下山】喻指嫩江大水如東北猛虎下山咆哮而來。
【防線兩道痛失守】八月十五日拉海縣胖頭泡大堤民工把守的地段決口,保衛大慶油田的前沿陣地胖頭泡至肇源農場七隊的第一道防線被洪水突破。八月十六日,發展村老中道大堤決口,第二道防線又被洪水突破。
【油田三麵環洶瀾】嫩江、第二鬆花江和雙陽河的洪水從北、西、南成月牙形將大慶圍困。
【鐵人】大慶工人王進喜,是大慶精神的一麵旗幟。
【磕頭機】即抽油機,是油田的象征,當地百姓俗稱“磕頭機”。
【初春已報龍鬧海】一九九八年春天,國家氣象局作出了當年長江可能發生類似一九五四年的全流域型大洪水的判斷。據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較往年提早對防汛抗洪的準備工作作出全麵部署,各地也作出了周密安排,加大了工作力度。
【百家飯】在抗洪搶險大堤上,飯菜都是家家戶戶湊起來的,吃“百家飯”成為當時一景。
【萬戶衣】全國人民為災區捐款三十五億元,捐衣物折款三十七億元。
【洞庭湖畔多民垸】隨著圍湖圈地建民垸的迅速增加,洞庭湖水麵急劇縮小。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四年間,洞庭湖區麵積由四千三百五十平方公裏減至二千六百九十一平方公裏,庫容由二百九十三億立方米減至一百七十四億立方米,嚴重破壞了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和蓄洪功能。
【長江源頭少植被】由於亂砍濫伐樹木,使長江上中遊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據一九五七年調查統計,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二十二,水土流失麵積為三十六點三八萬平方公裏,占流域總麵積的百分之二十點二;三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森林覆蓋率降低一半,僅剩百分之十,水土流失麵積猛增一倍,達到七十三點九四萬平方公裏,占流域總麵積的百分之四十一。
【平垸還湖】【植林退耕】災後,中央提出了“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的措施,並在長江上中遊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麵停止對天然林的砍伐。
【精神永存】一九九八年九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大會。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發揚“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拚搏、堅忍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組詩·抗雪十首
其一 冰雪突襲
氣候亂,南國寒;冰封地,雪漫天。
皚皚一片都不見,惟有冰淩掛滿山。
電塔八千接踵落,車流百裏滯行艱。
禾苗億畝多僵死,燈火萬家已黯然。
父老鄉親心切切,中南海裏夜難眠。
其二 集結號角
無聲令,黨旗揚;群情起,上戰場。
率先垂範人心振,萬馬千軍鬥誌昂。
踏雪破冰無所懼,飲風沐雨又何妨。
一方有難幫相助,萬眾齊肩慨而慷。
路暢電通生計保,攻堅擂鼓正鏗鏘。
其三 開路先鋒
京廣阻,人潮湧;京珠堵,臥僵龍。
歸心似箭急如火,等米下鍋半途中。
敢舍微軀融雪障,拚將熱血化冰峰。
迂回擺渡回鄉送,一路風寒一路情。
大道條條終順暢,笛聲和淚向天鳴。
其四 光明使者
折腰塔,橫地杆;電網癱,事關天。
集兵十萬驅黑暗,掘路伐枝越雪巔。
塔頂朔風吹麵裂,鋼梁寒氣透心穿。
肩扛鐵架山尖立,手引銀弦阡陌連。
燈火人家重點亮,梳妝少女影窗簾。
其五 雪中送炭
爆竹響,小礦歇;冰雪阻,炭煤缺。
十萬火急頻報告,幾多電站歎長嗟。
礦井深處親叮囑,困難當頭顯俊傑。
多少人家年夜飯,隆隆鑽鎬聲不絕。
烏金滾滾長龍送,發電機歌奏大捷。
其六 神兵天降
險情號,破長空;神兵降,軍旗紅。
哪裏艱難哪有我,金徽閃閃映銀峰。
身披雪甲英姿展,頭頂冰盔膽氣衝。
開道架杆方酣暢,扶危解困又新功。
鋼肩鐵臂擔天下,砥柱中流子弟兵。
其七 守望相助
房屋倒,手足僵;電停供,炊缺糧。
冰雪無情劫大地,人間有愛慟穹蒼。
新居移處家家暖,好穀烹時戶戶香。
心熱不曾識遠客,眉開疑是已還鄉。
一聲亮了看春晚,舉酒相邀淚滿裳。
其八 重建家園
斬首樹,光杆竹;畜不叫,苗倒覆。
冰淩蓋頂壓不垮,傲骨擎空豈低顱。
萬頃菜棚排重列,千山草木綠再塗。
鏘鏘笑語車鉗刨,陣陣歡聲牛馬豬。
驟雪來時春豈遠,且看大地又新圖。
其九 月下凝思
狂雪住,堅冰融;大地靜,夜半鍾。
掛起征衣提起筆,甜酸苦辣味無窮。
舉國一體驚寰宇,知著見微耳目聰。
細處成災緣大意,渴時掘井豈從容。
風雲變幻尋常事,未雨綢繆過硬功。
其十 華夏人讚
多磨難,五千年;不言敗,永奮前。
黃河九曲東流海,泰嶽千峰共柱天。
國有危亡聲齊吼,民何畏懼若等閑。
拋頭灑血國魂在,伏虎降龍凱樂還。
自力自強天行健,大仁大義一脈傳。
二○○八年三月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