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三:人生如夢——與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聊天 4.賈蘭坡大事記
1908年11月25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邢家塢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1920年,12歲隨父親來北京讀書,以前在老家讀私塾。
1922年,進彙文小學讀高小,之後進彙文中學讀書。
1929年,從彙文中學畢業,因家庭無力繼續供他進大學讀書,在家自學。
1931年春,考入中國地質調查所,分配在新生代研究室當練習生,同年隨裴文中到周口店,協助他搞發掘工作:
1935年。裴文中去法國留學,他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
1936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十一天之中,發現三個北京人頭蓋骨,再次震驚國內外學術界。
1937年,繼1933年升為練習員(相當大學畢業生)後,這一年又升為技工(相當於副研究員)。“七七事變”後,周口店停止了發掘工作,地質調查所的工作人員陸續南遷,因新生代研究室的工作沒有結束,他留在北平守攤。
1938一1940年,魏敦瑞派他進協和醫學院解剖科學習人體解剖學。
1941年12月7日,乘津浦路火車南下,準備先到南京,再乘火車到上海,然後乘輪船到香港,由香港至越南,再從越南到雲南,再到重慶回地質調查所。12月8日到了南京正趕上珍珠港事件發生,南下受阻,返回北平,回來後得知“北京人”化石全部失蹤。
1942年初新生代研究室無法繼續工作,宣布解散,下半年與協和醫學院的同事成立了“卉園”商行,任經理,經營西藥和化妝品。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李春昱來訪,要他回地質調查所上班重建北平分所和恢複陳列館。
1948年,組成“河西考古隊,裴文鍾任隊長,到甘肅河西走廊的戈壁灘考古。”
1953年,新生代研究室歸屬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任副研究員。
1954年9月22日~11月12日主持丁村遺址發掘工作。
1956年,與裴文中等到廣西尋找巨猿。
195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改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任研究員。這一年他和王健在《科學通報》第一期發表了《泥河灣期的地層才是最早人類的腳踏地》的短論,從此就“中國猿人”(現稱“北京人”)是否是最早的人這問題,展開了長達4年之久的爭論。
1960年6月,主持合河遺址發掘工作。
1961~1962年,參加西侯度地點的研究工作。
1964年春,任發掘隊隊長,主持了陝西藍田地區新生界的調查和發掘,在公主嶺村發現了距今110萬年前的藍田人頭蓋骨,為長達4年之久的關於有沒有比北京人更原始的人類之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進了8個月之久的“牛棚”。
1974年7~10月,為了尋找舊石器和細石器起源,到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區考察。
1975年7~8月,到黑龍江考察。
1776年7月,再次赴黑尤江最北端十八站進行發掘。
1978年9月,赴內蒙古大窯村遺址考察時,因吉普車翻車受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3年8月26日,在周口店點燃了全國七運會“文明之火”。
199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6年,當選為第三界世界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