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二十世紀最後一個才子
我稱呼人,常常是隨意的即興的靈感似的,一般都直呼其名。有人來電自稱老李老王,我偏去掉那“李”那“王”,再去掉那“老”,隻叫名字。我覺得人與人之間都叫名字最親近最輕鬆最開心。
不知什麼時候起,我獨獨管漫畫家李濱聲叫濱聲大哥。
其實,我隻是在一些會上見到他。十年前第一次看見他,覺得他就像從漫畫上走下來。他少言行少表情,然而他臉上總有一種叫人說不明白的幽默感。他講稍多一點的話,後邊的字就被他自己吃掉了。即使沒被吃掉的字,我也要伸長了脖子,恨不得把耳朵變成環形天線,去接收他的聲音很低、吐字不清、甚至不很連貫的話語。我每年3月在政協會上見到他,頭五年,好像和他沒說過兩句話。隻是看到他淡淡地坐在那裏,帶著淡淡的幽默。
近幾年,他的話多起來了。雖然聲音還是低低的,但是話語清楚,而且過去的政治悲劇從他嘴裏說出來,總叫人哄笑。大家哄笑了他才笑。他的笑是無聲的。雖然一無聲音,但是就他的笑最有魅力。眼睛久久地彎著,嘴久久地咧著,臉上的紋全部運動起來,為他的笑服務。我好像在看一部精彩的默片。
而他常叫我想起卓別林默片時代的悲喜劇,叫人在大笑中又抽緊了心。
一顆善良敦厚的心,一顆聰慧豐富的心,才能對過去的不公和醜惡,這樣地不究不責,微笑著向過去告別。
我就愛看他那默片似的笑。
我的語彙裏第一次出現了這個稱呼:大哥。
政協會五年一屆。一屆下來,大家老了五歲。獨獨李濱聲好像比五年前還小了五歲。每有聯歡晚會必有他的節目:變魔術、唱京劇、和蔡瑤銑合演昆劇。1995年7月18日,中國美術館舉辦《李濱聲畫展》,為期一周。一周後,人民劇場舉辦《李濱聲京劇專場演出》,從文戲演到《八大錘》雙槍陸文龍的車輪大戰。
7月18日舉行畫展,這個日子是由美術館定的。本來完全可以是任何一天,怎麼偏偏就是7月18日?三十八年前,1957年的7月18日,他被劃為“右派”,而僅僅兩個月前的5月1日,他還在天安門觀禮台上觀禮呢。如果說,在60年代中後期,人皆可被揪,今天鬥這一批,明到倒那一批,很多人已經忘卻了自尊。但是在50年代,李濱聲是自尊的。他是兩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勤勤懇懇地為人民說話的。一家雜誌把他請去,給他看一些材料,天意是指有的人不讓人說話。然後請濱聲畫一漫畫。濱聲畫了一個正襟危坐的人,明明白白地長著眼睛、鼻子、耳朵,就是沒有嘴。畫名叫:《老實幹部獎獲得者——沒嘴的人》。
這幅畫一發表,李濱聲成為右派一錘定音。
濱聲如何地多才多藝,也不懂什麼叫右派。他從小學古漢語學美術學雕塑學京劇學魔術。他八歲在京劇<寶蓮燈》中演角色。
他表演大變活人、高空懸人。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前,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豎起一座九米高的鴿子雕塑,作者:李濱聲。他不會想到,1957年之後,一晃二十多年,他的所有的才藝隻能用來做一件事:寫檢查。直到八九十年代,他才重新給這部電影那部電視當民俗顧問。1995年7月李濱聲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一周後李濱聲京劇專場演出在人民劇場舉行。濱聲實在是一部京劇史、民俗史、美術史、當代史。而且他那不動聲色的低低的嗓門,近乎自言自語隨你愛聽不聽,偏偏叫人全都支愣起耳朵直愣著眼睛大笑大慟噴嘖咳咳哈哈嗨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