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1 / 2)

正文 6

“你這算回答嗎?”jane覺得輪回在故弄玄虛,說了這麼多,不僅根本沒涉及丁點佛主秘寶的內容,甚至令她頭昏腦脹。

“別心急,我正要回答你的問題。”他提起桌上的小水壺,為jane的杯裏續了點水。

“我下麵要說的,僅僅是猜測,所以請你當作故事來聽。”他說。

“好吧,希望你的故事夠生動。”jane感覺輪回終於要講些實質性的內容了,正了正身子。

“唐玄宗是個英明的君主,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這一點當時的人以及後代和曆史學家對他評價都很高。曾經有研究大佛文化的學者指出--‘修造大佛是唐王朝的一項形象工程’。這個猜測,先不管他正不正確。剛才我們了解到,大佛確實是靠著國家的支持,也就是皇家支持才得以完工的。這樣一項工程,的確能很好的體現國家的富裕和能力。但在當時,唐玄宗剛剛接手政權,擺在他麵前的是一個爛攤子,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國庫虧空嚴重甚至捉襟現肘。這就是為什麼,海通當時得靠私人募集的形式來籌資,皇帝雖然劃撥土地並下旨撥款,錢卻沒有到帳,因為國庫實在難以抽調足夠的錢,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以唐玄宗的務實態度和當時的形勢,他可能僅僅為了繃麵子而批準建造嗎?”

“顯然不是為了做麵子工程,至少不是單純的做麵子,而是有其他更關鍵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原因?!”jane急了,輪回依然在和她兜圈子。

“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傳說長安四年(公元704年),當時二十歲的臨淄郡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得到了一枚珍貴的心狀佛主真身舍利,並夢一巨佛坐於三江之畔遠眺峨眉山。經人解夢,此為鴻兆,寓意李隆基將得天下開創盛世。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果然應了那時的夢。唐玄宗李隆基,史稱唐明皇親率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掌握了自己作為皇帝應有的權力,徹底鞏固了皇權。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並諭旨於嘉定府三江彙合之棲鸞峰淩雲寺供奉該舍利,並撥款鑿刻大佛以圓夢祭祀。”

“唐玄宗並不是佛教徒,但剛上台的他卻依然記得多年前那個夢,也許那時的人都很迷信,唐皇也不例外。為了感恩還願,他啟動了大佛的修造。不過這並不能改變開元初期,他抑製佛教的決心與政策。削減全國僧人和尼姑、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的聖旨幾乎和大佛工程的‘批文’同時出台。這是因為當時的國情所致,無奈之舉。”輪回端起茶杯,發現茶水已經泛白,看了看時間,不想已經接近十一點,看來夜宵得取消了。

“令人困惑的是,唐玄宗將這枚舍利供奉在淩雲寺是一個秘密。因為幾乎沒有任何文獻記載,至少從已知的文獻我們找不到這段曆史的存在。這很奇怪,不是嗎?既然興師動眾開鑿即使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都是世界第一的大佛,卻對佛寶舍利的消息秘而不宣、隻字不提。這不符合常理。當然,正因為這樣,人們才認為傳說僅僅是傳說。”

“假設傳說是真的,那又是為什麼這麼保密?怕被盜?”jane接住話頭,順著輪回的思路。

“怕被盜,是的,不過不全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唐玄宗並不願世人了解,皇上是為了還願才修造大佛;他希望人們認為大佛的修造僅僅是為了黎民百姓、為了鎮水。並且,宣揚佛寶舍利的存在,將極大的不利於他推行的抑製佛教政策。這或許就是‘隻許皇帝造佛,不準百姓念經’。當然,我並不是詆毀唐明皇的人格,我隻是做出自己的判斷和假設。皇上也有皇上的難處。”輪回說完,再次看了看電話上的時間。

“我找不出你的故事有什麼漏洞,但我感覺更加不可思議了。難道,曆史堂而皇之的騙了我們,掩蓋了事情的真相?”jane恍如在夢中。

“嗬嗬~~本來就是傳說故事,別當真。”他笑著環顧了一下,周圍的茶客已走的差不多了。河對麵的淩雲山幾乎看不見,看上去白塔似乎是浮在半空中。是時候結束今晚的談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