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7風波又起
“林翎,飯也吃得差不多了,範文頭一次來,你就帶範文出去轉轉吧,我跟你爸商量點事。”看老爺子麵色紅潤正樂嗬嗬地頻頻舉杯,林媽媽不樂意了,找了個借口把我們趕出家。老爺子無奈地放下杯子投降。
“怎麼樣,我沒丟分吧?”出了門,林翎笑嘻嘻地問道。
這樣還能丟分,那簡直太黑哨了,我拍拍她肩膀,滿意地說:“要是我親自上陣,局麵也沒你收拾得漂亮。”此話一點都不恭維,如果隻是兩位長輩,估計我還能自然表現,偶爾出點小岔子,長臉在那就不好說了,指不定會怒色上臉,沒那麼大度了。
“走,帶你逛逛去。”林翎得意地拉過我的手,讓我扮演依人的小鳥。我不樂意還不行,林翎說這是東北的規矩。沒轍,唉就當是入鄉隨俗吧。
空氣裏沒有江南地區的那種特有的濕潤,剛才還風平浪靜的氣候,忽然起了大風,卷起漫天的塑料袋,大風像在放著五顏六色的風箏,讓我有些驚奇。
這裏是城郊,抬頭一眼望去便是平整的大地,間或有些筆直向天的大樹。隻是並非想象中的那種黑得發亮的黑土地,卻是如常所見的黃褐色泥土,這讓我有點失望,林翎告訴我,再北一些應該可以看到黑土。
東北最吸引人的自然就是新中國的工業時代遺跡,早就聽說東北是中國的魯爾,幾萬人的大廠,小社會,紅磚房大煙囪,新中國第一批電燈電話的工人宿舍,代表著中國當時的現代化程度,這次怎麼也得見識一下。
“你呀,怎麼記憶還停留在那個時代呢。全國都是個大工地,估計現在早就被拆遷光了。”林翎點著我的額頭笑笑。這些景象對她自然是見怪不怪的,可對我這個南方小子,想見都沒那條件啊。越是沒見過的,越是有興趣,我合掌祈禱希望能多看一些那個年代的建築。
大城市,果然是個大城市,馬路那麼寬,還沒堵車,公車速度又那麼快,我們還是在兩小時之後才到達要去的地兒。我扒在窗口一路看去,雖說現存的建築立麵比起南方要落後點,但規劃的體量絕對地大,商業配套根本不落伍,相信不要多長時間,東北仍舊能回到他們的輝煌時代。沿途都是一片片擋板尾好的工地,不少還是長臉他們公司的項目,看了他們的投入還真不小,長臉莫非真要在這安家了不成,這個突發的念頭讓我覺得很不安。
目的地在西城,我站在一處高台上極目眺望,眼前啤酒廠林立的煙囪正冒著渾濁的褐色氣體,四周十分安靜,沒有人潮湧動,沒有想象中的那種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真失望。
“走,帶你去住宅區,這裏的工廠搬了不少。”找人打聽路徑的林翎回來了。
住宅區,僅剩不多的那個年代的建築。三層四層的紅磚房子,稀稀拉拉還有十餘幢,房子間隙的蕭索綠化,還是木質的窗框,破損的磚牆上極少數空調外機的畫麵顯示這裏並不富裕,在周圍新式住宅的包圍中顯得特別蕭條。這幢樓屋頂上刻著巨大的1972的四個數字,數字下還有一個紅五星,牆體上依稀還辨別得寫有某某語錄,粗糲的筆法透出那個年代崇尚的壯闊美感。斑駁的紅磚上一處很古舊的*宣傳語旁,噴著中國特色的辦證電話,曆史和現實在交戰,一瞬間很有點時代的荒誕感。
樓下一個高大的老頭表情嚴肅地往牆上掛著橫幅,看他腳步踉蹌走路不穩的樣子,生怕他一不留神就摔倒,我和林翎連忙上前幫忙。橫幅很長,卻是平日不常見的白色,字是黑色的。掛妥之後,老頭謝過我們,便轉身上樓去了。
我剛感慨進了東北就感染了活雷鋒的氣息,轉身一看橫幅卻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橫幅上寫著“強烈抗議黑社會強製拆遷,呼喚新聞媒體介入報道,XX地產官商勾結,社會正義在哪裏”,這片土地不僅盛產雷鋒,也流傳著暴力的風氣。林翎咧嘴笑笑,臉上顯出不自然的表情。這關林翎什麼事嘛,唉強製拆遷這種社會毒瘤如今已是遍及大江南北了,有句話這麼說的,沒人會跟錢過不去,被房地產行業挾裹下的新聞媒體哪敢同自己的金主做無謂的抗衡呢。我們曾經聽報社的記者說過,凡是在報紙上被報道的房企那都是不聽話不肯交新聞保護費的。當前這種房價飆升的年代,不客氣地說新聞媒體就是一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