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引灶神爺
孫林剛懂事的時候,聽爺爺講了一個故事。
孫林的爺爺名叫啟波。解放後不久,孫啟波二十多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孫夫祥一起出去討生活。
那個年代,能有吃的已經很不錯了,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家經濟還處在恢複中,家家戶戶的日子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有這頓沒那頓。孫啟波從小到大,是餓著肚子挺過來的。
那年嚴冬,北風吹在人臉上,能削掉三層皮,田地都凍成了鐵疙瘩。天氣冷,能吃的東西都凍壞了,孫林的祖輩們和其他人家一樣,都在餓著肚子。孫啟林的父親孫夫祥心疼家裏大大小小都餓著肚子,就帶著比較懂事的大兒子出去討點吃食。那個年代的天氣比現在要寒冷的多,孫家門前有一條河,冬天的時候,河麵上結著厚厚的一層冰,大人推著小車載著貨物在冰麵上過都沒有問題。
過了河,孫夫祥就帶著兒子一路上乞討,希望那一家能慈悲為懷,施舍點吃的,好讓他帶回去給家人填飽肚子。可惜的是,沿路沒有一家人能滿足孫夫祥填飽肚子的願望,家家戶戶都在溫生命線上掙紮,路邊樹葉子能吃的都吃光了,地上長的,樹上結的都能煮了吃。
就這樣,孫夫祥帶著兒子孫啟波一路上乞討,不知不覺來到了長江邊上。過了長江就屬於江南了,那裏的季候比北方要暖和一點,江麵上隻是結了一層冰屑,並不能踏冰過河。在那個年代,江邊都有船老大,撐一條長約十幾米的渡船載人過河,度河的船客要是有幾個銅子兒,就給點,要是有食物,也能當錢使。
當孫啟林和他父親來到江邊的時候,船老大也在江邊上,聽說孫家父子要過河的時候,船老大對二人說,現在人少,不值得來回撐一趟,要等人多了,一起再過。
按著當時的習慣,過河講究“過陽”。就是說,江水滔滔,江裏麵活著一些陰物,喜好危害一些船客稀少的船隻,如果船上人多了,船上的陽氣就旺,那東西就不敢出來了。
接連等了六七天,孫家父子才等到聚齊了一船的船客,船老大準備開船了。渡船剛要撐帆,就看到岸上來了位白發老人,說讓船老大等會他,也要一起過河。船老大見老人家步履闌珊,當下接了老人家一起上了船。
等老人家到了船上,船老大就對大家夥說,船到江心,風大浪大,老人和孩子都要躲到船艙裏,等到了對岸,再招呼大家下船。
眾人答應,紛紛讓老人孩子都進了船艙,那位白發老人也不例外,也是一起進了船艙,待船到江心的時候,突然船艙裏冒出條赤煉大蛇,蛇口中呼呼生風。眾人嚇的膽都快破了,但船老大卻心神頗為穩定,讓眾位不要驚慌,自己依然不緊不慢的撐著船。等到了江對岸,孫啟波下船的時候,卻沒看到那位白發老人下船,就問船老大是怎麼回事。
船老大也很奇怪,就到船艙裏去查看,而船艙裏什麼人都沒有,該下船的都下去了,隻有那位百發老人不見了。
事後,孫啟波才知道,那位白發老人就是那條赤煉蛇,這條赤煉蛇要過江,過了江就越了“龍門”,從此就化龍了,憑著赤煉老蛇自己的本事,是沒有力量過了滔滔大江的,隻有化作人類乘船渡江。
孫啟波後來回到了江北老家,孫子孫林懂事後,就給孫林講了怎麼一個故事。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孫林也從小娃娃,長成了一個大小夥。
新年伊始,天空中彌漫滿天的雪花,這是一個返鄉的季節。孫林和往常一樣,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及一些禮物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村落。
按著農村人的說法,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耽擱,一個人無論在外如何流浪拚搏,過年了的時候,總是要回家的。把自己送回家讓家人看看,看著家人欣喜的臉龐,對自己也是個安慰。
去年回家的時候,孫林的心情比現在要沉重的多。今年回來,孫林特地在鎮上買了一些紙錢元寶,準備年初一的時候去拜祭爺爺的周年祭奠。
離新春還有十幾天,按著孫林本地的風俗,過年前這幾天,要“掃塵”送灶神,等到來年正月十五,還要引灶神。每年送灶神的時候,灶台上都要擺慢了各種祭食。孫林的奶奶說,灶神上天是要向玉皇大帝稟告他在人間的所見所聞。重要的是向天山的老大彙報人家各家所做的好事壞事,一事一個帳,好的壞的來年一並算了,而這在孫林眼裏純粹是無稽之談。他是個無神論者,是不信鬼神論的。不過奶奶的一個故事讓孫林略微的改變了一點想法。
據說剛解放後有一趙姓人家,過年時候太忙,到是忘記了送灶神這一擋子事,隻顧忙著自己的活。待到來年,這家人一到廚房,不是摔碗就是砸盆。這還是輕的,有一天半夜上,趙家小孫子嚷著餓了,負責照看孫子的奶奶心疼,就帶廚房弄點麵條吃。沒想到,老太太還沒走到廚房,便看到一位身著黑袍的人站在灶台上吃剩菜。老太太風風雨雨的幾十年過來,各種事物也都見多了,不過深更半夜突然冒出個不人不鬼的東西來,也是被嚇得不輕。老太太不敢上前,隻能站在門邊上看著那人一直吃著鍋裏的剩飯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