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開拓 第十五章 博樂
在遙遠的西域昌吉行省,其實戰事一直都沒停止過,伊布拉欣和諸世傑已經將西域兩個行省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但由於天山的阻隔和兩個行省的實力所限,經管伊斯蘭正義軍的人數將近百萬,但仍然未能進軍西域的膏腴之地——伊犁,反到是與之隔山相望的察合台汗國,不時地出兵騷擾,事情的起因也在於此。
為了長期據守西域,伊布拉欣在昌吉行省采用了屯田製度,將大量的中原降兵和原白蓮教士兵遷居於烏蘇到天山果子溝一線,沿天山建立了五、六個城鎮,這些士兵來西域之時,就絕大部分帶著家屬,不久就與當地各族百姓融為一體,並給當地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再結合當地獨特的灌溉方法,不久,糧食產量便達到了自給自足,並漸漸將此地當成了自己的家園。
由於人力和資源所限,這幾個城鎮都沒有堅固的城牆,所以在察合台汗國騎兵的幾次騷擾中,均遭到了慘重的損失,這些騎兵來去如風,在千裏戈壁上無法捕捉,諸世傑在吃了幾次大虧,並經過了幾次嚐試之後,終於在一次意外的機會中狠狠地教訓了蒙古騎兵一把。
住在天山西緣的博樂城中居民受蒙古人的荼毒最為嚴重,該城的太守是個維吾爾人,名叫艾力哈吉,自幼經商,來往於中原和察合台汗國之間,算是一個走南撞北,頗有見識的一個人,博樂的守將則是一個原白蓮教的首領,名叫張普賢,兩人頗有膽略,在博樂十餘萬百姓中很受擁戴,全城的守軍中,騎兵和步兵的人數各有一萬。在蒙古騎兵的騷擾中,艾力哈吉家四十七口人中被殺了二十一人,而張普賢家的二十六人中也死了八人,其中包括他愛如性命的幼子,兩人對蒙古人恨之入骨,博樂城中的其他百姓家家都有死傷在蒙古人刀下的人口,所以對蒙古人痛恨,與兩位長官一般無二。
這天,忽然一個牧民飛馬來報,伊犁方向開來了很多騎兵,已經逼近了果子溝,人數甚多,可能有十萬人。艾力哈吉和張普賢聞報大驚,此時再撤離百姓已經來不及了,而守城也是絕對不可能守的住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棄城而走,退到附近的山中,但全城的百姓怎麼辦?
正當兩人急的團團亂轉的時候,親兵來報,衙門外麵聚集了大量的百姓,要求見太守和將軍,兩人急忙出門,果然見衙門外站滿了百姓,黑壓壓的一片,約莫有數萬人。
百姓推出了一個須發皆白的維吾爾老者和一個中年漢人,百姓見長官出了衙門,便齊刷刷地跪了下來。
那老者道:“我們聽說了這些魔鬼的到來,現在這個城市已經不可能守的住,我們百姓的意思,是請兩位大人帶兵趕緊撤退,不用再管我們,隻要報告給伊布拉欣國王和諸將軍,以後替我們報仇就可以了。”那中年漢子也道:“哈桑老爹說的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們的軍隊還在,就必可為博樂的全城百姓報仇,兩位大人不必遲疑,現在趕緊撤退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