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九章 神仙施妙手 親薄惹緋情
山中不知人心險,
閑坐幽潭妄猜天。
一入紅塵百無是,
半天辛勤幾多錢?
孫轅邊走邊感概一番,正要步出街頭,忽然聽見一陣叫喚聲:“這位小兄弟請留步,你不是那馬戲團的小哥嗎?為何孤身一人?此去欲往何處?”
孫轅抬頭一看,一個身形魁梧、濃眉闊眼、滿麵虯須的中年男子,挑著一擔東西迎麵走來:這不正是剛才幫他們出主意的那個屠夫麼?此人剛才出的餿主意雖讓豆豆等人恨得咬牙,忍不住要痛扁他一頓,然孫轅卻知他是自己這十幾天來、所見的世人中最好的一個了,若笨笨真隻是一頭尋常的牲畜,他倒確實是幫自己數人解了大難題,況不知者不為罪,孫轅對他心頭實有感激之意。
孫轅停下來說道:“大叔有所不知,我們剛才本來收獲頗豐,隻是天有不測風雲,正快收場時,卻下了這場急雨,以致場麵混亂,所得之錢遺落大半,還不夠一頓飯錢,大家此時還餓著肚子。我正欲出街口去野外看看,能不能尋些野果雜糧回來充饑。”
那男子放下擔子,急走過來,一把抱住孫轅,心疼地說道:“蒼天無眼!可憐你們如此嬌弱善良的娃娃卻落得無家可歸,流難江湖。想你們往常在家中,不知被父母如何疼惜,一朝落難,卻連生計也成問題。你們剛才所為,我一直旁觀無遺,相不到你們到如此地步,還能舍己為人,頗為仁義。想你們以前家中定是書香禮儀之族、忠義仁厚之門,隻是如今這世道,良善無路,醜惡橫行,若是當年我大楚國仁聖皇帝不亡國,這世道哪會如此顛倒黑白。”
孫轅一驚:此人雖一世間屠夫,見識卻極不尋常。於是問道:“請問大叔尊姓大名?”
那男子把他鬆開,口中說道:“我隻是世俗一操賤業者,姓名不值一題。我先前以為你們那頭異獸隻是一頭尋常的牲畜,以致言語多有多罪,還請小兄弟不要見怪。我見他食腸寬大,你們那點包子恐怕還不夠他塞牙縫,又見你們忍饑挨餓,義救無辜,心中實是不忍。我剛從飯館買了一擔飯菜,正要送去給你們充一時之饑,也算是為我先前的胡說八道陪個不是,望小兄弟不要賺棄。閑話等會再聊,你那小妹現在還粒未進,想必已經餓急了,我們還是趕緊先去吧!”說完挑起擔子,朝前走去,孫轅此時雖有萬千感慨,卻也隻能忍在心頭,默默的跟在後麵,隨同前行......
“小哥哥,你剛才都餓暈了,快過去吃個飽飯,我們都是流落江湖,彼此都象一家人,不用客氣。”豆豆見那男孩一個人待在那裏不動,忙過去把他扶起來,卻見他說道:“小妹妹,你自己都還沒吃一點東西,一定早餓壞了,快點先過去吃吧,我雙腿已能行走,我自己走過去就行啦!”隻見他果真雙腳站立,穩步前行,一時豆豆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下去:“呆呆剛才教的是什麼法術啊,怎麼好得這麼快!”
那男子目力甚強,早先孫轅給那小孩治傷時,雖遠遠看見,卻也曾看清那男孩當時小腿確實已經折斷,此時見他竟能如正常人一般行走,心中驚異萬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才半個時辰都不到,難道今天自己撞見了神醫,但就是世人所謂的神醫,恐怕醫術也沒這麼高明吧,這群小孩真是沒半點謀生經驗,連身在寶山都不自知。此時這男子心中已隱隱有了一個想法。
“笨笨,你不餓嗎?怎麼不吃啊?”豆豆見笨笨望著留給他的那桶飯菜直流口水,卻不像平時那樣衝向前去狼吞虎咽,反而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那男子見狀,卻明原由,啞然一笑,過去向笨笨掬了一躬,口中說道:“凡夫俗子不知尊駕真麵目,剛才多有冒犯,特來陪禮,現備好一些素食,以表歉意,還望尊駕不要飯菜簡陋。”
笨笨聽後,再也忍不住了,衝上去一通猛吃,直吃個桶底朝天,還意猶未盡。那副吃相,把豆豆他們逗得直樂。
又吃完了剩下的那大半桶後,笨笨接著喝了一大桶水,晃了晃腦袋:“今天總算吃了個半飽。”
孫轅他們收拾起行李,謝過那男子,正欲離去,卻又滿臉憂慮,不知接下來該如度日,心中惆悵不已。
那男子見狀,問道:“不知小兄弟數人此去有何打算?”
孫轅惆然道:“前路茫茫,大道何方?”忽然心中警覺,我怎麼對他打起道迷來了,忙對那男子啞然一笑道:“不瞞大叔,我兄妹數人尚無可行之打算,此去投親,路上挨一天算一天,實在不行,也隻能重操今日之舊業,沿途靠賣藝謀生了。”
那男子對孫轅哈哈一笑,說道:“小兄弟身懷異寶而不自己,實乃當局者迷啊!”
“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我就猜你沒安好心!”九妹心中恨恨的想道,卻忘了自己就是狐狸變的。
孫轅卻不這麼想,隻是心中訝異,出聲問道:“大叔何出此言?”
那男子道:“我觀你剛才給這們小兄弟治傷,手法遠超世俗所謂的神醫,不知你除了治跌打損傷之外,其它病症是否也能診治?”
“我真是糊塗!怎麼就沒想到呢!隻是我們都是小孩子,恐怕沒人會相信,還是不成。”孫轅心中細思之後,雖認為此法還是行不通,但心中抱著試一試的念頭,對那男子說道:“不瞞大叔,家中先前於醫道頗有所長,世間疑難雜症,大多倒也能藥到病除,隻是我兄妹尚未成年,就是有一身本領,別人恐怕也難以放心讓我兄妹診治,大叔家中親友若有難治之症,我倒可以免費為其診治,以報大叔今日之德。”
那男子笑道:“有藝不在年高,你既有如此本領,有我作擔保,就不怕在此地找不到生意。你看你們怕也是被迫流浪的忠良之後,不如我就趟開心腹,與你告之我的來曆,我先父乃大楚仁武皇帝身邊的鎮南大將軍李宏,與當時鎮北大將軍範天行並立,範、寒二賊謀逆之時,我時年才十五歲,卻也久經征戰,累立戰功,在先父帳下任拆衝將軍。先父不察,被二賊矯詔前往國都,奪去兵權,以致凶逆無製,倒行逆施,實有負先帝所托。先父與眾忠臣同赴國難,也算是以身報國,但願先帝在天之靈能寬宥先父。我自國難後,逃至此地,隱姓埋名,操賤業以掩身,不覺之間已有二十六年,歲月蹉跎,華發早生,如今仇敵已死,世道紛亂,卻也再無仇敵可報,無明君可投,隻能在此安穩度日,了此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