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黃金時代 第六章 百萬個太陽
在唐遠的意願中,其實更希望一切的社會演化,都如緩緩流淌的小溪一般,緩慢而且平靜。在暴雨雷霆和春風化雨之間,他更欣賞前者。
不過,意願僅僅隻是意願。
他一個人的意願,抵擋不過百萬神靈的意誌。當眾神的意誌聯合起來的時候,在這樣的龐然大物麵前,便連唐遠,也如同螻蟻一般,微不足道。
當然,他這隻螻蟻也可以伸出手來,使出超過位麵限製的能力,將百萬神靈連同神界位麵一起轟殺成渣……
然而,這就是他越界了。
塵世之中,當一個人為了所謂的天堂而不斷地在手中製造地獄之事,隻能說是身為凡人的偏執。而身為一個有資格立於時空之上的永恒者,也有這樣的想法的話,那就太可笑了。
當一個生命向高端邁進,邁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來自於外在的限製會逐漸消失,而與此同時,自身的規則限製會逐漸豎立起來。也就是說,當站到一定高度之後,來自於自身的限製,取代了來自於外界的限製。
以力淩人者,不論其本心為何,道路為何,總脫不了一個‘淩’。淩可以將對方摧毀,卻並不是說就比對方站得更高。執力雖然也能形成勢,而且在某個區域某段時間之內甚至可以做到勢不可擋,但是,這樣的‘勢’,終究隻能是存在於‘某個區域某段時間之內’,放到更大的地方,放到更長的時間段裏,它終會被更大的力所摧毀。由力所形成的勢,可以帶來毀滅,卻不能帶來認同。
這樣的勢,是屬於‘死’方麵的勢。
而在‘生’的生靈世界,從總體的角度來說,它永遠曲居於下位。
隻有不需要‘力’的規則優勢,才能橫行,才有感召,才能在無限的時空之中,形成漫長而不絕的全方位的回響。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生靈世界,所有的眾生不約而同、殊途同歸的那個‘歸’,才是生靈世界的終極之王座。
當站在博弈場上,你隻有動用暴力才能讓對方讓步的時候,那意味著,其實你已經輸了。
所以盡管諸神的意誌在尺度上並不是很契合他的意誌,但是唐遠仍然默認了這樣的行為。
當社會的發展加速之後,對於生命本身的指引,就尤為重要。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為了搶奪新的信仰通道,百萬神靈,紛紛下界,開始搶占社會理論的高點。
於是大陸的人們忽然發現,當文字形成普及,當紙張成為尋常的時候,忽如其來的社會理論風暴,如狂風過境,又如皓月升空,如漫天雪降,又如春來花開。
春來百花開。
各種各樣的理論,開始爭奪著人心。
這些理論,有宣傳天道者,主體的論調類似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站在一個極高的位置之上,來俯瞰人世興衰,俯察人間萬物。
尤其更是在思想體係之中,隱隱地把‘天道’放在了比眾神更高的位置上。在這樣的體係中,眾神也不過是天道之下螻蟻般的存在。
隻是比人類高那麼一級而已。
追求天道者,當以終極之天道為目標,又豈能拜服在也隻不過是如同螻蟻一般的神靈腳下?
毫無疑問,這樣的思想,是極其震聾發聵的。人間界幾乎所有的神殿,都把這種思想當成了最大的毒藥,並極力地試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和手段來滅殺之、抵製之。
…
有的理論,則以人道為基石,宣揚著‘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也就是說,不管是天道什麼的,還是神靈什麼的,都是那天外的浮雲,偶爾在閑時抬頭當風景觀賞觀賞就可以了,其它的時間,還是低下頭,踏踏實實地走自己的路吧。
天道太飄渺,神靈不可靠。
踏實可靠的,還是人類自身的生活世界。
毫無疑問,這樣的思想,比所謂的天道思想更為反動,天道思想雖然也大逆不道地把神靈當作天道之下的螻蟻,但是好歹還認可其存在並承認其比人類要高那麼一級,而這罪惡的人道思想,則根本就無視那什麼神靈。
簡而言之,就一句話,在這個思想體係裏,沒有神靈這種玩意兒。
至於神靈應該處於什麼位置?是高?還是低?對不起,咱‘存而不論’——不否定其存在,但也不肯定其存在!咱有當沒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