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紫竹林的友誼(1 / 2)

正文 第一回  紫竹林的友誼

這一天又是一個大大的晴天,與往日一樣,洪安、秦瓊和程咬金三人從私塾下學回家,告知各自的母親後,就各帶兵器,在家丁的陪同下,騎著戰馬同奔縣城外二裏的紫竹林。

這是每天的例行功課,風雨無阻!

一路無話,不大會兒的功夫,一眾人來到紫竹林。

紫竹林位於曆城縣北,一到天氣轉暖的季節,這裏就會一片青色,大片的紫斑竹鋪滿了整個山崗,微風一吹,沙沙作響,加上眾多的山雀和不知名的小鳥兒小獸也將此處當作自己的家,因此,這個地方在大晴天的時候總是異常的天籟自然。

說笑間,一行十數人已然來到了一處特意修整出來的空地上。

幾個家人忙著豎箭靶,擺兵器架,忙得不亦樂乎。

“二哥,今天還是先必射箭嗎?”程咬金傻嗬嗬地咧著大嘴,瞪著大眼,發藍的臉蛋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

對於他來說,先射箭還是先馬上較量都是一樣的,幾年來,他幾乎就沒有贏過秦瓊和洪安,偶爾的幾次勝利還是二人故意讓著他。

其實程咬金的武技並不是不強,隻是他的記性和悟性實在是太差了。

一套簡單的兵器套路,他總是早上教了晚上就忘,為這件事,程母和小哥倆都是急得絞盡腦汁,可當事者本人卻並不在意,依舊大大咧咧,我行我素,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

秦瓊騎著一匹黃驃馬,頭紮短幘小冠,上麵綴著一個雪白的小繡球,頭一動便撲楞楞的上下一陣顫動。

身上一件白色的緊身小褂,上麵繡了一個大大的“義”字,甚是醒目,足下一雙黑色輕身千層底,馬鞍得勝鉤上放著一條虎頭鏨金槍,一對金裝瓦麵鐧斜插在背後,咋一看去,真是馬威風,人精神。

秦瓊撫著黃驃馬(這是他父親的遺物)揚了揚略微泛黃的臉,“三弟,你說呢?”他轉臉問正在慢悠悠地整理馬鞍的洪安,“要不今天就先比箭,如何啊?”

洪安笑嘻嘻的望了望有些失望的程咬金,又對秦瓊說到:“二哥,你瞧,阿醜(程咬金的小名)怕了,還是先馬上較量吧!對吧,阿醜?嘻嘻!”。

程咬金咧著大嘴,憨厚的笑著,“還是三哥照顧俺,知道俺箭法臭!”

秦瓊也樂了,笑指著兩人道:“那好,你們兩個先來,勝的一方再和我過招吧!”說罷,自己撥轉馬頭,退到場邊等待觀戰。

於是,方圓近一千步的小校場中就隻剩下了洪安和程咬金兩個人。

且看洪安,一身淺青色的英雄大褂,短衣襟,小打扮,頭紮英雄巾,玉麵捎帶霸氣,一對劍眉直入鬢角,鼻梁高挺,雙目炯炯圓睜,方口銀牙,正是少年英俊。

胯下一匹棗紅馬,得勝鉤上一隻亮銀槍,此槍與別的槍不一樣,普通的槍隻是一個槍頭和一根槍杆,或是外帶一束紅纓,而此槍卻是與眾不同,在槍頭尾端三分之一處又有五個倒鉤,一旦此槍刺入敵將的身體裏,隻要向外拔槍,霎那間,敵將的五髒六腑就會被連帶出來。

這杆槍就是曾經威震疆場的“無敵亮銀槍”,又稱“五鉤神飛槍”。

當年洪安的曾祖父就是憑借著一條銀槍救陳霸先於戰場之上,並在曆次征戰中槍挑無數敵將,陳霸先稱帝後命名匠打造了一杆銀槍,賜給洪家,並賜名“無敵亮銀槍”。

洪安摘槍催馬,棗紅馬打了個響鼻,一陣歡快小跑,來到場中。

再看程咬金頭戴一頂瓜皮帽,身穿壽字短褂,白色的燈籠褲,足蹬高幫馬靴,手中一把六十八斤重的長柄宣花斧,但是,令秦瓊和洪安犯愁的是,程咬金學“三十六路宣花斧”從不專心,加之腦袋瓜子有那麼一點點的毛病,所以經常是剛教就忘,步下會馬上忘,使起來有一招沒一招,而且動不動還來幾個怪招,令人防不勝防。

此時兩人舉手示意,“三哥,放馬過來啊!”程咬金大呼小叫,滿臉的興奮之色,本來就不怎麽好看的臉蛋上起了五道折,很是有趣!

洪安不慌不忙,手中銀槍向前一挺,兩腿輕夾馬肚,一催戰馬,馳入場中央,再看程咬金,雙手高舉大斧,嘴中嗷嗷叫著,催著胯下的黑馬衝入場中,與洪安短兵相接,乍聽“鐺鐺”聲響起,銀槍和大斧不斷磕碰,!出火花點點!

洪安隻是不停的攔擋程咬金的大斧,正所謂“四兩撥千斤”,用巧勁化解了程咬金的一次次進攻,轉眼間,已過了三十餘個回合,可程咬金仍未能碰著洪安的衣角一下,把個程咬金急得哇哇大叫不止,時間一長,招式自然變得緩慢,氣力也略有些不支。

洪安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候,他嘴角泛出笑意,喊了一聲:“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