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彎彎很快找到曲譜,認真的看了兩遍。這首曲子她以前是彈過的,隻是隔得太久忘了一些。這時曲譜一看,頓時聯想起了很多過去的事。

心,泛起一抹酸澀。

她一向記憶驚人,這曲譜以前又是熟記的,因此不到五分鍾,她就關掉手機。手指在琴鍵上試了幾個音。

舞台下,許多觀眾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在下麵大聲催促,有的還威脅再不彈他們就要走了,無形給她帶來了壓力。

在不知道是誰喊了句“辣雞就不要浪費時間”後,壯麗悲憤的旋律,再次響徹整個會場。

這首《革命進行曲》是肖邦作品10-12,C小調。

肖邦1831年離開華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圖加特得知俄軍入侵波蘭,悲憤之餘而作。左手將失望與憤怒表現於上下行音階上,右手奏壯麗的八度。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裏。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淩、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這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向結合體現出來的。

這首作品雖然前後連貫,一氣嗬成,但它仍然有著許多細微的變化。

曲夢瑜的彈奏,讓觀眾看到了“快”、看到了“準”,卻沒有讓人體會到這首曲子蘊含的“情”。

這首鋼琴曲,是肖邦在國家遭受列強侵略的情況下創作的,表現了肖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內心感受。

曲調激昂悲憤、催人奮起的旋律,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的心情,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呐喊與抗爭。

如果沒有對比,曲夢瑜的的彈奏,一定會被觀眾和聽眾大呼驚喜,因為她的技巧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論技巧,的確她做的很好。

可在嶽彎彎的彈奏後,這首悲憤激昂相融的曲子,在她修長潔白的指間飛舞下,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和理解。那高高低低的起伏,嗚嗚咽咽的斷續,讓聽者腦中不由浮現出了悲傷壯闊的一幕。

似乎,他們也體會到了年輕音樂家,在國家遭受列強侵略時的憤怒、悲傷、堅強和忍耐。

台上,嶽彎彎沒有理會他們的情緒如何,她專心的沉浸在鋼琴中,腦海裏的曲譜跳躍,她想起第一次聽到這首進行曲的激動,想起第一次麵對眾人彈奏的羞怯,想起爸爸第一次對她鋼琴彈奏的驚喜和稱讚……

人群裏,萬籟俱寂,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悲壯的旋律中,唯有幾個還保持著清醒,紛紛舉起手機,打開攝像功能,將這一幕記錄了下來。

這一刻,沒有人再懷疑嶽彎彎的彈奏技術。

就如同曲夢瑜先前擔心的那樣,人們對她的彈奏,或許會褒獎,可最終,給予眾人驚喜和感動的,卻是嶽彎彎。

曲夢瑜的彈奏純屬炫技,技巧有餘,感情不足。而她選的這首革命進行曲,恰恰就是需要感情來升華。

黑白琴鍵是沒有感情的,所有的感情,都彙聚於曲譜當眾,也施展於彈奏者的心情中。

很明顯,嶽彎彎的彈奏,已經遠遠超過了曲夢瑜。

舞台下,曲夢瑜的粉絲們震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不敢置信的看著嶽彎彎,心裏驚駭到了極點。

這是哪來的妖孽啊!

他們不想承認,可事實擺在那裏,就算是完全不懂音樂的人,這時也能聽出優劣。別提現場還有評委了,誰彈得好誰彈得不好,這還用問嗎?

毫無瑕疵,驚為天人!

這是評委對嶽彎彎的評價。

現場又是一陣潮水般的轟動,伴隨著的,還有嘩啦啦的掌聲。

曲夢瑜最後一絲笑容,隨著嶽彎彎最後一個彈奏而消失。精致美麗的妝容上看不出喜怒,隻有冰冷。

輸了……

臉上冰冷的平靜,心底卻像淬了毒的恨意,在慢慢滋長著,最後生長成了參天大樹。她恨不得衝過去甩嶽彎彎兩耳光。

但她知道,不能!

至少現在不能!

她是曲夢瑜,是曲家的女兒,是娛樂圈風頭正盛的女明星。多少雙眼睛盯著她,多少個攝像頭盯著她,但凡她現在有一點過激反應,明天就會上了頭條。

到時候,人們會說她小心眼,沒風度,輸不起!

種種不負責任的惡言惡語,都會把她推向了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