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行路難(1 / 2)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行路難

就在黃濤躲在澳大利亞沉浸於發明飛碟的大業之中的時候,國際上也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大宋終於是沒有抵擋住遼國的步步緊逼,長江北岸所有的領土喪失,現在隻能隔江對峙——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大宋唯一比遼國強的,就是水上的力量了。

而大宋在他們的皇帝歸來以後,收複失地的情緒空前高漲。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所賜,大宋上下,都是這麼一個意思,皇帝現在是有些比較難做的。但是,神宗卻知道,現在根本不是起兵的時候!

神宗回宋的三年中,開始了磨自己改革的利劍!

第一年,神宗發出通告赦令,通告全國。時至今日,國家存亡,乃是到了不得不變之局。變則通,不變則亡。神宗通告天下自己改革的決心,望天下百姓共同獻出自己的一件,策略,一起商討國事。

大宋群臣對此反對,神宗視而不見。

三月後,厚厚的一摞來自於民間的意見奏章送了上來,神宗則是開始和一眾大臣閉關起來,又是三個多月的時間,大宋第一份的改革意見出爐。這一次的變革,前所未有,這一次的震蕩,也是空前強大——

商鞅之變,也不過如此。

大宋變法第一步,革民政。

先實施戰時政策,其中詳細規劃了各項條令,而後頒布發行。就在戰時條令下去不久,關於農業,商業的條陳也作為臨時法令頒布了下去,神宗嚴令各個州縣嚴格施行。而後,一份新的軍事改革計劃也登上了曆史舞台!

除了規模之外,這一次的改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快!

幾乎不給任何勢力,任何人,任何的反應時間,他們已經被死死的打翻在地了。軍隊改革之後,神宗幾乎是在同時發布了一條命令——大宋,即將和大遼開戰,收複自己背麵的失地,保衛自己的領土。

一時間,又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的書生在這個時候,依舊是搖頭歎息,他們都說神宗變了,當朝的皇帝窮兵默武……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北麵的故土,就要回來了。但是這樣的人,在士林之中卻是那麼的稀有!

哎!

對此,神宗隻能一歎。

自宋開國以來,一直都是重文抑武,而現在,這種趨勢已經近乎於走火入魔了。而神宗在這個時候想起的,卻是自己的老師,也就是那個大秦國之中的一位教授說的話,這樣的發展,是會入魔的!

那個大學教授將社會的發展分成了兩個類型。

一個,是正道。

即是以民強為國強,以民富為國富,民為本,根本所在,根基如磐石,這樣的發展更是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被那個教授說成是武功之中的玄門正宗。不是以旁門左道獲得力量,而是正經的積累!

一切諸如強幹弱枝的策略,則是邪道。

事實上,邪道如何能夠長久?當神宗問那個老師大宋如何的時候,那個老師就毫不客氣的指出了這一點。大宋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旁門左道,他們走上了邪路。強幹弱枝,以弱民而強國,以文治代替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