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為將之心(2 / 2)

回歸紫禁城不久,張傳就收到了黎自放的友情涵,表示願意與張傳結成攻守同盟,以力抗一統南國的新漢。

而與此同時,又有一道秘密的來信,擺在了張傳麵前,其署名正是高帆!

張傳這人,談野心,不是很大。至少沒有大到離譜,不然在當初黎自放還是兩山總督時,其與兩河總督朱超之間你爭我奪,他大可以揀些便宜。當時舉國戰事剛起,隻有張傳手下有一萬曆經幾次大戰的精兵,若那時他劃地獨立,其結局自然不會一如現在般隻占據北京天津兩地。

二則,即便在一年後,各大軍閥紛紛劃定局勢,以張傳當時也統帥了三萬火器部隊之利,要想在黎自放所占五省中分一杯羹,也未嚐不是不可能的事。再之後,當黎自放、曾凱、朱玉昌三軍閥調集新漢附近諸省兵力在新漢一戰,當時河北、河南一帶幾近無兵,那時間幾乎白撿地盤,但他依舊沒有一絲蠢動,仍隻是牢牢穩守北京城。這,足以說明,張傳的野心遠遠沒有達到稱王稱帝的地步。

或許有人會笑,難道世界上還真有不想做帝王的人麼?這不可能吧!

但毫無疑問的,這世上還真是什麼樣的人都有的。當然,也可能是張傳顧惜自己手中的火器部隊,他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做多次的拚殺戰陣等等。但是不要忘記一點,即便直到這一刻,掌握大量火器部隊的,除了新漢,恐怕就數張傳了,即便沒有火器,以他的兵力,要想把地盤從北京天津一地擴充到整個河北,也不是不可能……但張傳真的絲毫未做過這樣的努力。

隻有這一次,當黎自放和齊國峰帶回大量火器之後,他才主動第一次出擊。

張傳到底耍的什麼心思?這個恐怕除了他自己外,再無人可知。

其實張傳是在等,等一個真命帝王的出現!有的人,一出生就是不甘人下,力爭帝王寶座的。然而有的人,還真是隻喜歡做做將軍一類……百態人樣,這並不奇怪。

張傳一生最敬佩的人,是原河北提督林峰。然而在邯鄲一戰,林峰戰死,事後朱超隻是象征性的派了十萬新丁來接收戰果,實在可笑。更可笑的是,那十萬友軍在當時黎自放兩廂夾擊之下,竟然在普一交戰未久,就棄了自己一部逃生。這一切的一切,都使的張傳很憤怒,憤怒到在那一戰之後,他立即就率軍北上北京城外圍,不再尊朱超之名。在他看來,以朱超這種交戰時潰逃,戰後隻會掠奪戰果的人,不配做他的上司。

其後風雲變幻的一年內,張傳一直隱跡不動,暗中發展自己勢力,然後一舉拿下了北京做巢穴,就再也沒動過了。當然,這幾年他不光是窩在北京城內享福,而是在密切觀察國內形式,探查究竟哪一方勢力最有可能一統國內,最有資格做到帝王一職。

一年的觀察,使得張傳了解了很多事,比如其他軍閥隻顧擴充自己勢力,相互攻堅吞並,大肆征兵,征收重稅,使得各地民不聊生等等。獨獨新漢,仿佛一個局外人一樣,隻是安穩的發展自身,毫不在意其他外人,實行降低減免賦稅,實行各種政治軍事革新,使得國內許多百姓都自發的流向新漢……

以張傳的眼光看來,新漢帝王高帆的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在為民做事,為國家做事。比起其他軍閥來,他強了不止一點半點。尤其是幾個月前,黎自放和齊國峰竟然以新漢境內的百姓民生相威脅,要求新漢交出火槍!而新漢也竟然答應了?這在張傳看來,太不可思了,高帆,是值得欽佩的!而黎齊兩人的作為,則是在無恥到了極點。所以在張傳心中,實際上是想向新漢投誠的。甚至於在投誠之前,他還十分想教訓一下黎自放這種無恥的人!所以當初在普一得知曾凱和朱玉昌有意對黎自放下手,他就爽快的表示了要加入。

現在教訓不成,張傳也並沒有太大怨言,畢竟自己看好的新漢是這次最大的得益者,這結果的確不壞!他就在想,以現在新漢的勢大,是不是該向新漢投誠了?然而,他也不是傻瓜,自己在名義上怎麼說也是一個軍閥,若是平白無故的去說投降,恐怕別人還不相信呢,所以張傳一直沒有動,隻是靜靜的等,他知道,新漢遲早會主動來找他的。

而現在,新漢的勸降書,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