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快越好!你那隻誘餌部隊,一定要緊緊拖住他們那一隻部隊才行!”兩人的情報工作顯然要比曾朱二人強一些,畢竟這怎麼說都是在黎自放的地盤作戰。
我國西南一帶,少數民族繁多。掌管南線進攻的徐誌勇,被高帆下令不得騷擾當地少數民族,以防止激起民變。
其實,即便高帆不說,徐誌勇也不會傻到太過擾民的。二十四萬大軍從廣東羅定進入廣西,一路沿容縣、興業、向武、南丹一線向雲南撲去。
不得不說的是,即便是朱玉昌,貴為兩廣總督多年,但在廣西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帶,他的勢力也不是大到離譜。
徐誌勇一部隻揀有漢軍駐紮的城市接收,這一點上,因為接收廣東一地,自然收到了不少對廣西一帶頗為了解的人物。而觀廣西一地,整個省份才不過十多萬朱玉昌部下漢軍,而且還是分兵鎮守的。所以攻陷廣西,關鍵不在於當地的漢軍,而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會不會聚眾反抗。
徐誌勇的做法,是在進軍之時,先派懂得當地少數民族言語風俗的廣東軍,帶禮拜見在當地有名望的少數民族的頭人一類,以表達新漢軍對於當地居民並無惡意,以希望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兩不相幫。
其實不光是廣西,雲南也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所以在處理這方麵的問題上,絕對不容有失。所以說,雖然徐誌勇一部隻需要攻下兩省就可,遠比在北線的張謙等少了許多任務,不過其難度卻是明顯要大得多。
兩湖地區就不一樣了,這裏在前年,曾凱已經抽調了其所有兵力去攻打新漢,事後雖然新漢沒有接收此地,不過在這裏,曾凱在一年之中卻也沒有集結起什麼成規模的大軍。現在駐守兩湖的二十萬軍隊,素質以老弱為主不說,更是一次戰場沒上過,而且還是分散駐紮,以這樣的軍隊對上新漢的精兵,實在是……
當然,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前年曾凱的幾十萬大軍中,最後可是被俘虜收編了不少,雖然到最後新漢隻在那龐大的俘虜軍隊中抽調了十萬青壯。不過,這也使得其中有三四萬都是原兩湖軍。有三四萬兩湖軍,這隻能說明,在地利方麵,新漢是不吃太多虧的。尤其是可以利用這些人來勸降。
畢竟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新漢在稅收等對民工程上,無疑是全國最好的。在其他地區,各大軍閥積極備軍,連年征戰,使得多數地區都是民不聊生,而新漢則完全是一副欣欣向榮的趨勢。隻要想想兩河、兩湖等地有半數以上的人口都流向新漢,就可以比較出差距了。
所以,張謙和劉媛兒對於兩湖的攻陷,是相當順利的。在徐誌勇才不過拿下小半個廣西之時,兩湖,就正式的並入了新漢之內。
一是兩湖沒兵,二是兩湖地區的人民本就對新漢有向往,再加上高帆頒布的,新加入新漢的第一年,可以賦稅減半。(這減半,不是在曾凱所收的賦稅上減半,而是以新漢的賦稅製度減半,別小看這一點,曾凱的抽稅與新漢相比,不止嚴重一倍兩倍,這也就是為什麼兩湖會有那麼多人逃亡新漢的原因,所以高帆這一減,等於直接讓兩湖地區的賦稅下降了四五倍,那哪裏還能讓百姓不歡迎的)因此,收複兩湖,新漢軍完全是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進行的。
而此時,山西臨汾,黎自放和齊國鋒的七十萬精銳,也對盤旋臨汾的曾朱二人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戰鬥整整打了七天,曾朱二人派走那二十五萬追擊黎自放誘餌兵的軍隊,在一得到消息後,就日夜不停的向臨汾趕來,不過最終,仍是沒趕上。
七日城破,黎齊生俘朱玉昌,曾凱戰亡。
臨汾一役中雙方總兵力過百萬,戰後點收,黎自放四十萬精銳,戰後之餘十八萬,而齊國鋒的三十萬精銳,則是死過十萬。而觀對方,四十萬精銳死傷殆盡,隻餘下十多萬糧草兵和原西安一線的幾萬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