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的這個教訓,黎自放部再不敢分兵圍之,四十萬大軍重新集結。但即使集結,麵對合肥城還隻能是隻可遠觀……無奈之下,此部四十萬軍隊隻得拋棄合肥,向新漢首府金陵進發……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金陵,卻也是在長江以南……待六月二十一日,黎自放部趕至長江岸時,也隻能麵長江而瞪眼,心下拿不定主意是進還是退。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黎自放一部,完全抽調自河南、河北、山東,此三省軍士,多不通水性……
然而,事情卻容不得他們考慮,就在黎自放準備再次棄金陵轉戰揚州之時,新漢龐大的海軍卻於此時在長江岸邊突至。經過與英俄兩次會戰過後,此時的新漢海軍,炮船數量已經達至八十之數。八十艘炮船排在長江岸邊對著一裏外的四十萬軍隊齊射,隻一會工夫,就把偌大的隊伍衝成了一片散亂。嗯,這隊伍,雖然龐大,不過其中卻又多數都是在1823年裏黎自放新近征兆的軍隊,遠遠談不上精銳一說。
四十萬軍隊,在混亂潰逃中,四麵八方皆是亂糟糟一片,被從合肥城尾隨而至的朱廣生部十萬火槍營和鎮守南京的十萬皇家軍渡江而過,輕易經過幾個來回的衝殺,死傷幾近半數。最後,也就是二十二日,新漢海軍配合二十萬陸軍,在長江對岸收編黎自放部殘軍二十三萬人,押往金陵城對岸的江浦縣,交由十萬皇家軍看管。再由新漢十萬海軍,駕著八十艘炮船和幾百艘運輸艦,分批次的押解這二十三萬降軍運往舟山群島(此一點,是因為浙江,江西兩省尚在作戰,自然不能讓十萬皇家軍都留在江浦浪費了,所以把原本不熟悉水性的北方軍押到海外的群島上看管,倒是比較便利,分毫不怕他們作亂或者逃脫。畢竟此時的舟山群島,除了舟山島外,尚有黃澤、東沙、桃花等等空閑大島)……而朱廣生所帥的十萬火槍營,則是分為十個萬人師團,沿長江兩岸搜繳敗逃的黎自放殘軍。
而此時,遠在江西剛剛抵達南昌城的曾擇,和遠在杭州城外的朱玉昌等部,卻是絲毫不知規模最大的黎自放一部已經兵敗,還在不緊不慢的攻打著南昌和杭州。
南昌,因為西麵毗鄰贛江,而且新漢水上勢力在全國最大,所以圍成一事不用提了。曾擇隻得率眾不停的攻打南昌城東門,以求能破城!然而,事實上曾凱的三十萬軍隊也遠遠稱不上什麼精銳,甚至可以說是庸兵……拿一句話來形容,三十萬軍隊中,五十以上,十五以下的兵丁就占了六成以上,而且大軍也沒經過什麼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這僅是空有人數而已,單比兵員素質,這三十萬人就比南昌城內的守軍差了兩三倍不止,更不提南昌城內還有十萬火槍營和千門大炮了……(關於三大軍閥的軍隊陣容,在這裏解說一下,1821年,各大軍閥從民間征調出來的部隊,都可以稱的上青壯之士。不過經過1822年一年裏的征戰廝殺,這類軍隊都已是傷亡不小,更是隨著三軍閥的遷移,把這等精兵遷移到了昆明、太原、成都等地作為各軍閥的禁軍。而此次所征集起的大軍,則是三軍閥於1823年在兩河、兩湖等地經過兩次大批民眾遷移之後,才又征召起來的,那素質自然是……)
攻城不過一日,曾擇三十萬軍隊就死傷接近五萬,卻是連南昌城的城牆都幾乎沒摸到過,如此大的差距,對於軍心自然是影響頗大。到了第二日,竟然就有逃兵出現了……不過,這也怪不得誰,黎自放一步沒有出現逃兵,那是因為此部人數太盛,在心理上,就給了尋常士兵莫大的安慰,但曾擇一方卻不行了,隻有三十萬軍隊,一天就損傷五萬,敵人傷亡則可以忽略,所以……
趁你病,要你命!南昌城的統帥是江西陸軍司令張貴,張貴見敵人士氣衰竭,直接下令十萬火槍隊隨同火炮營(火炮是從城牆拆解下來的,配有炮車加以移動)攻擊敵人。此一戰也幾乎是沒有什麼懸念。新漢的軍隊,乃是從龐大的人口基數中選取的青壯之士,然後又都訓練了兩三年時光,還有火槍火炮,作戰能力自然要比對方強的太多了。戰鬥從正午打到晚飯時分才倉促結束,憑著龐大的火器優勢,南昌城十萬火槍營輕鬆擊潰敵軍,押解了近三萬降兵回城,剩下五萬尋常軍隊扮作一柄尖刀,趁夜追擊四散潰逃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