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1930年 第四十七章 馮庸大學
杜重遠辦企業時得到了張學亮和馮庸的幫助,他也因此與二位公子成了朋友。
杜先生以沈陽商務會的名義,邀請財迷到東北來辦實業,想招商引資。
杜重遠說,現在投資環境最好的就是東北了!可財迷不敢苟同。財迷說,現在的東北是不錯,但離日噴人的魔爪太近了,所以現在東北的實業界應該把產業分散到關內去才是。
聽了財迷的分析,對日噴人相當了解的杜重遠,也認為日噴極有可能入侵,忙叫財迷向少帥提出他的分析。財迷說早在一年前他已經寫信告訴了少帥,還不知少帥有沒有作了什麼準備。
杜重遠是三十三歲,比財迷大了幾歲,但在技術上和見識上都很佩服財迷。而財迷對杜重遠的憂國憂民精神,辦實業的能力,也是很佩服的。雖然才相處幾天,但有知己的感覺。
因為要等回家鄉的傅家兄弟一起走,所以財迷要在沈陽住幾天。杜重遠就代馮庸請財迷到馮庸大學開講座。財迷推托不過,就去到馮庸大學。
在馮庸大學的牆上寫了馮庸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思想。宗旨是“造成新大華的青年”,即培養具有新思想、傳統的衛國與建國能力新青年。馮庸教育思想有三:一是“八德八正”,“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正”即正行、正業、正思、正言、正視、正聽、正德、正容。二是“教育機會均等”。三是“工業救國”。
當時,麵對日噴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嚴峻現實,馮庸提出“八德八正”,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武裝青年思想和精神,從而抵製日噴侵略者的奴化教育。這個思想,比一些全盤西化的思想,或者完全按大華老傳統的二個極端,更與財迷的思想接近。
這個大學的學生們,也都比較勤奮、上進、務實,財迷看了也覺得受教。他自己在大學時,風氣好像是以“時尚、休閑”為主流,多數同學想的是怎樣以少幹活或不幹活,而能掙大錢。好逸惡勞和自私是正常的事,而為別人著想的人則是“傻瓜”。幾十年後的大學生們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還天天說“鬱悶”、“無聊”。
而對於現在的大學生們,“鬱悶”被對列強的“忿恨”代替了;“無聊”更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為國為民,為自己的生活,有這麼多的事要做,怎麼會“無聊”?
那現在馮庸大學的學生們都是“大傻瓜”,而財迷就喜歡這樣的學生。
幾十年後的社會大概是不需要這樣的傻瓜了?反正人們都進化得很聰明,傻瓜們都被淘汰了。
馮庸校長親自迎接了財迷,並把他領到了學生前麵。
財迷為他們講了自己最拿手的課題,“化學工程技術及今後發展展望”。這方麵,財迷是現在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了。說的關於以後大型石油化工廠、化學纖維廠的情況,講到以後人們穿的衣服,講到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在生活中將普遍應用,學生覺得財迷“好像已經看到過”一樣。
這天晚上財迷與馮庸、杜重遠又談了一席話。才知道這馮校長原來還是東北空軍司令!於是就講了些飛機和空軍的話題。
財迷不僅玩過航空模型,在景德鎮科輝公司還曾經研究過用陶瓷製造渦噴發動機的葉片,所以對飛機的有些性能也知道一點。可現在的飛機都是活塞發動機,性能參數要差得多。
財迷還講了雙機編隊,以僚機掩護主機的戰鬥機基本戰術,結果把東北空軍司令聽得一楞一楞的。
原來現在東北空軍是日噴人當教練,不知是日噴人也沒有這個戰術,還是他們故意藏私?竟沒講過這個這麼簡單的戰術!
空軍馮司令畢竟是內行,回味一想,就覺得這主機、僚機戰術太有道理了,特別是在以弱對強時。這正是現在東北空軍所需要的戰術!
這一談,就講得晚了。馮校長恨不得談個通宵,但畢竟與光之老弟才第一天見麵,而且自己也要回去做一下筆記,這才讓財迷去休息。財迷和杜重遠當然就住在了馮庸大學。
睡得晚,但第二天一早,財迷就讓軍營出操的聲音給吵醒了。
原來馮庸規定,馮庸大學的學生人人都要受軍事訓練,每日實行強迫運動一小時,即便是嚴冬積雪,學生也要坐臥雪地反複苦練,以增強學生體魄,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神!以至於在當時,沈陽人都把馮庸大學與東大營、北大營兩個軍營相提並論,稱其為“西大營”!
財迷對這軍營生活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於是他也起來,先是帶葉子雄等自己的幾個人在邊上活動,後來向在操練的學生走去。學生們操練用的步槍是東北自己生產的,財迷向教官拿過一枝看了一下,生產的質量看上去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