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拉晶工藝,不過是在真空的爐體中,把材料在坩堝中加熱到晶體的熔點並保持,然後讓它從仔晶開始,慢慢長大。坩堝上有拉晶杆,邊轉邊慢慢上拉,就可以拉出單晶體了。工藝的關鍵在於溫度控製和拉杆的轉速和拉速。
經多次試驗,六月下旬終於得到了單晶鍺。
把單晶切成薄片,放入真空滲透爐中去作表麵滲砷。就得到了有PN結的半導體。把這半導體片割成很小塊,兩麵焊上導線,就是二極管。
而三極管的製作就麻煩得多。要在半導體片上蝕刻出溝槽,使很小的一塊半導體基片上有二個不相連的PN結,還要分別焊上三根導線。財迷命令全力攻克三極管生產技術難關,但進展速度相當慢。
當時有一種最簡單的收音機,叫做礦石收音機。特點是不用電源,直接用電台發射的能量,來收聽聲音。除了功率小隻能讓耳機發音外,其主要缺點是需要長長的天線,和接入地下的地線。所以,這種收音機隻能固定放在家中。
所謂礦石,是指收音機裏麵主要的工作元件,是一個有單向導電性能的礦石。這是用來整流檢波的,當然其性能與財迷的二極管比要差得多。
當時收音機的天線線圈,是一個一寸多直徑的紙筒上繞成的大線圈,體積大而性能低。
財迷製作了鐵氧體磁棒,繞成了磁性線圈,這比原來空心線圈體積小了好多不說,關鍵是性能好了!線圈的接收性能Q值提高了好多倍。
加上生產出的二極管,就做成了體積小、性能高的“礦石收音機”。用一根一米多長的天線,以人體作為地線,就可以收聽電台了。不過聲音功率也很小,隻能用耳機,一、二個人聽。
八月份,科輝企業的隨身攜帶式高效整流管收音機上市了。“技術領先世界,永遠不需用電”!這收音機,立即轟動上海了。
半導體收音機麵市後,為了市場宣傳,財迷找了《申報》的記者,寫了一篇報道。當然說是這半導體收音機的生產,是大華科技的一個偉大進步,是大華科技界的驕傲。
因為半導體雖然於1902年發明,但財迷是第一個把它進行產業化生產的。財迷差一點以為這個時空是他“發明”了半導體,沒想到這都讓人搶了先。
為了讓更多的人買收音機,財迷就在上海申請辦了個“科輝之聲”廣播電台。因為電台辦得不好,收音機用戶就少。
而且辦廣播電台應該能賺錢的吧?財迷沒搞過電台,不過想想另一時空的央視大樓,覺得也不會虧本的。這大樓,完全不符合力學結構原理,也不符合包豪斯的“外觀服從功能”工業設計基本原則。蓋這要多花費好多材料、花更多錢的建築,充分證明了央視的有錢。
但事實擊破了財迷的經驗。這個時空電台比較多,而收音機太少!所以到電台來做廣告的人並不多。財迷靠在北平、武漢等大城市辦聯營科輝電台,請說書的來電台講連載故事,還搞了電話點播節目等他知道的全部花樣,總算混個略有贏利。算是為促銷收音機而做投資吧!誰讓財迷不會另一時空傳媒賺錢的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