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260年,耗盡了3代人生命的天啟艦隊終於抵達格利澤581恒星係統,這是一個位於天秤座、距離家鄉太陽係20.4光年的係外星係。
它有著6顆圍繞著主序星格利澤581公轉的行星,有著太陽係那近乎完美的橢圓形軌道和低偏心率。
當恒星的第一屢光芒如晨曦般的陽光照進星係艦隊的舷窗時,鎖死在人們臉上長達2個多世紀的笑容如燦漫的薔薇在天際中競相綻開了...
人們撫摸著播撒在艦體內一抹抹橘黃色的光芒,就像迎接一個新生命的降臨。
這是一個曾經有著90億龐大數人口基數,一個被稱為人類的種族在犧牲掉99.996%人口後的自殺式遠航...
這不是豪賭,也不是星際移民,準確地說是大逃亡,逃離祖輩們繁衍生息了整整幾百個世紀的地球。
藍色!
在地球,有一種色彩,閃耀文明的進程,舞動著不朽生命的音符,那就是藍色,一種被地球人定義為大海的色彩。
在天啟艦隊整整260年的遠航中,他們沒有看到哪怕是一抹行星的藍色,但在格利澤581其中的一顆行星上,人們驚喜地看到了久違的藍色,一顆被濃密大氣層所包裹的藍色海洋。
它那通體閃耀著湛藍的輝光,在恒星的光芒中折射著生命的讚歌,它就像一顆鑲嵌在群星中的巨大翡翠,通透而湛藍。
星際艦隊的所有人,哪怕是為戰爭而存在的機甲也懂得那是生命的藍。
在晨曦與黃昏的交替中,一片巨大的綠色陸地緩緩地沐浴在晨曦的光照中。
這是格利澤581恒星體係中的第三顆岩質行星,早在地球紀元的3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了這個它。
圍繞在該恒星係統的6顆行星以b、c、d、e、f、g 拉丁字母的排序命名。這顆與地球一樣,有著大海與陸地的行星被命名為格利澤581d。
或許它將是人類的新家園,或許是最後的家園,或許是天啟艦隊那36萬流浪幸存者的最後歸宿。
也許這是地球文明最後的挽歌,也許是一次鳳凰涅槃。
2000多艘大小不一、功能各異的星際艦船綿延在恒星最近的一個行星格利581b的橢圓形軌道的切麵上,長達5000公裏的星際艦隊就像一座移動的鋼鐵大陸。
2000多艘艦船的尾部閃耀著幽蘭色的光芒,組成的無數個耀眼的星點投射出一幅浩瀚的天際星圖,就像宇宙中那孕育恒星生命的創世之柱,在空曠而深邃的寰宇中謳歌著生命的光輝。
此刻,星際艦隊已經掠過了行星格利澤581c的軌道,龐大的艦隊遮蔽了恒星那刺眼的光芒,其形成的巨大陰影就像鐵幕一般籠罩在格利澤581d的表麵。
這顆如地球一般壯麗的行星,在它43億年的漫長歲月中迎來了來自20光年外,一個叫地球文明的最後36萬流浪訪客。
星際艦隊開始了飛行姿態的調整,緩緩地泊入行星格利澤581c和格利澤581d之間拉格朗日點。
由200多艘戰鬥艦組成的混編戰鬥序列開始往格利澤581d的高空軌道集結。
由1艘行星文明評估艦、2艘行星生命探測艦、1艘回收艦、1艘行星大氣環境探測飛船、2艘行星地磁分析飛行器及3艘護衛飛船組成的斥候編隊開始向行星同步軌道集結。
斥候編隊先是回收了位於行星同步軌道的各種探測器,這些性能各異的探測器是2年前先於星際艦抵達的,目的是對該行星進行全方位的偵測和掃描,以確定該行星的初始的大氣環境數據,為後續艦隊大規模的進入提供環境和文明指數預警。
斥候艦隊又進行了最後一次飛行姿態的調整後,就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刃,箭一般地墜向行星那稠密的大氣層中。
斥候編隊總指揮劉翰洋博士和5歲的周芸所乘坐的編隊旗艦---昆明湖號行星文明評估艦此刻已經突破黑障懸浮在行星地表約500米的空中。
評估艦的下麵是如同地球一般碧波萬頃的大海,在海路連接處,一層薄霧籠罩著一望無垠的翠綠大陸,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際線。
薄霧的上空,一輪桔色的“太陽”突破了被它燒的通紅的朝霞,緩緩地從地表深處升起,顯然這個“太陽”就是格利澤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