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汴梁,繁華的都城,餐飲業為發達。酒樓林立,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腳店。
正店十二家,腳店上萬家。坐落於東華門外的樊樓為十二家正店之首。
樊樓座樓,座樓三層結構,裝修豪華,規模宏大,可容納酒客上千人。且珍藏全國好的酒。傳,那滋味堪比僅存於皇宮的內庫法酒。
站在樊樓下望去,透過熙熙攘攘的人,可以看到街角飄揚的紅色布招,上書三個大字:燒豬院。
說起這“燒豬院”,汴梁無人不,無人不曉。因他家的肉菜色香味俱全:冰糖肘子甜糯軟爛,肥而不膩,粉蒸排骨外糯裏嫩,唇齒留香,就連簡單的拆骨白切雞也能到皮爽肉滑,韌而不柴。
令人稱奇的是這“燒豬院”的掌櫃--大相國寺的慧明和尚。這和尚不在寺廟裏好好念經,專門喜歡研究烹飪菜,尤以肉菜聞,是汴梁城婦孺皆的烹飪大師。
從燒豬院右,拐過一個街角,是汴梁大的瓦舍。瓦舍是大型文藝演出的場所,裏麵用欄杆圍成圈,以幕布圍起來,稱之為勾欄。汴梁大的瓦舍裏有十座勾欄,個勾欄裏演繹的節目也不同,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技的,還有諸如傀儡戲,口技,相撲,耍猴等等。
時,正值晚飯後的時間,勾欄裏人來人往,不過大多走馬觀,有一個勾欄外。裏三圈外三圈的人群將勾欄裏的營生圍的水泄不,人雖多,卻不喧嘩,聽得一陣“劈劈啪啪”的響板聲從人群裏傳出。
“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凶徒人吃人。”隨著響板聲,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不徐不緩的念出四句詩,這是說書開始的征,話音剛落,圍觀的人群發出一片叫好聲。
一個約摸八歲,衣著襤褸的小男孩在人群中擠開一條縫,像一條小黑蛇在人群中穿行,哧溜一下竄到說書人麵前,抬起一張小髒臉巴巴地望著說書人。拖著鼻涕的臉上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隨著說書人的一舉一動骨碌碌的轉著。
“天給大家說的是一段江湖上的舊事”說書人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目掃過勾欄裏滿滿當當的人群,那些人不自覺的抻著脖子,一臉熱切的望著他,這讓說書人有了一種巨大的滿足感,臉上不由地泛出一絲笑。
“好”小男孩一邊叫好,一邊把巴掌拍得啪啪響,興奮的小髒臉上鼻涕快要到嘴裏,他抬起胳膊隨一抹,在黑乎乎的臉上擦出一本色的肉痕。
說書人掃了一眼小男孩,眼裏的嫌惡一閃而過,將手中的梨板往案台上“啪”的一拍:“話說三十年前,江湖上突然崛起兩後起之秀,一麵若銀盤,眼若晨星,複姓上官,單一個飛字。上官家家學淵博,祖上曾過宮裏的禦膳總廚,精川魯蘇粵,浙閩湘徽八大菜,經過幾人對菜的鑽研和創新,到了他這一,不僅坐擁萬貫家財,深得家族秘譜傳,菜的修為已臻於化境,一滴水,一朵,對他而言都是食材,他自創的饌十八以入菜,入口唇齒留香,食後餘香沁體,一時引得汴梁貴。有人會就有人懂吃,說到懂吃,就不得不起另一後起之秀宮俊了。這宮俊時宮中的尋味使,是曆尋味使中年輕的一個,因他有一個殊技能,無論菜,毋需嚐,要看一看,聞一聞,他就能說出所用的食材和調,甚至連十八反都能一一出。許是小小年紀就身居高,這宮俊有個怪癖,喜歡踢館,還專挑江湖上聞遐邇的老字號踢,聽聞上官飛的廚藝出神入化,宮俊微服來到汴梁,與上官飛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