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〇章 滔天(一)(2 / 3)

他緩緩說道這裏,話語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伸手擺正眼前的碗筷,目光則在追溯著記憶中的某些東西:“我家……幾代是書香門第,說是書香門第,其實也是周圍十裏八鄉的地主。讀了書以後,人是善人,家中祖爺爺祖奶奶、爺爺奶奶、父母……都是讀過書的善人,對家中幫工的農人也好,誰家傷了病了,也會上門探看,贈醫施藥。周圍的人全都交口稱讚……”

“家中門風嚴謹,自小祖輩父輩就說,仁善傳家,可以千秋百代。我自幼正氣,嫉惡如仇,書讀得不好,但向來以家中仁善之風為傲……家中遭逢大難之後,我悲憤難當,想起那些貪官狗賊,見過的許多武朝惡事,我覺得是武朝該死,我家人如此仁善,年年納貢、女真人來時又捐了半數家當——他竟不能護我家人周全,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到了小蒼河……”

他望著桌上的碗筷,似乎是無意識地伸手,將擺得稍稍有些偏的筷子碰了碰:“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寧先生說過的這個道理。生產資料……我才忽然明白,我也不是無辜之人……”

寧毅點了點頭,吃東西的速度稍稍慢了點,隨後抬頭一笑:“嗯。”又繼續吃飯。

“話可以說得漂亮,持家也可以一直仁善下去,但祖祖輩輩,在家中務農的那些人仍舊住著破房子,有的人家徒四壁,我一生下來,就能與他們不同。其實有什麼不同的,那些農家孩子如果跟我一樣能有讀書的機會,他們比我聰明得多……有的人說,這世道就是這樣,我們的祖祖輩輩也都是吃了苦慢慢爬上去的,他們也得這樣爬。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武朝被吞了中原,我家中妻兒父母……該死的還是死了……”

寧毅將碗筷放了下來。

陳善鈞在對麵喃喃道:“肯定有更好的辦法,這個天下,將來也肯定會有更好的樣子……”

入夜的牛頭縣,涼爽的夜風起了,吃過晚飯的居民逐漸的走上了街頭,其中的一部分人互相交換了眼色,朝著河邊的方向慢慢的散步過來。縣城另一側的軍營當中,正是火光通明,士兵們集結起來,正要進行夜間的操練。

老牛頭山腰上的院子裏,寧毅於陳善鈞相對而坐,陳善鈞嘴角帶著笑容緩緩地說著他的想法,這是任誰看來都顯得友好而平靜的溝通。

“一如寧先生所說,人與人,其實是一樣的,我有好東西,給了別人,別人會心中有數,我幫了別人,別人會知道報答。在老牛頭這裏,大家總是互相幫忙,慢慢的,這樣願意幫人的風氣就起來了,同樣的人就多起來了,一切在於教化,但真要教化起來,其實沒有大家夥兒想的那麼難……”

寧毅笑著點頭:“其實,陳兄到和登之後,最初管著商業一塊,家中攢了幾樣東西,但是後來總是給大夥兒幫忙,東西全給了別人……我聽說當時和登一個小兄弟成親,你連床鋪都給了他,後來一直住在張破床上。陳兄高風亮節,許多人都為之觸動。”

陳善鈞微微笑了笑:“剛開始心中還沒有想通,又是自幼養成的風氣,貪圖逸樂,日子是過得比別人好些的。但後來想得清楚了,便不再拘泥於此,寧先生,我已找到足夠獻身一生的視野,床是好是壞、茶是濃是淡,有何在乎的……”

他繼續說道:“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關竅,憑一時熱情,一個人兩個人的熱情,支撐不起太大的局麵,廟裏的和尚也助人,終究不能惠及大地。這些想法,直到前幾年,我聽人說起一樁往事,才終於想得清楚。”

“什麼往事?”寧毅好奇地問道。

“那時候我尚未至小蒼河,聽說當年先生與左公、與李頻等人坐而論道,曾經提起過一樁事情,叫做打土豪分田地,原來先生心中早有計較……其實我到老牛頭後,才終於慢慢地將事情想得徹底了。這件事情,為何不去做呢?”

“這世間之人,本就無高下之分,但使這世上人人有地種,再厲行教化,則眼前這天下,為天下之人之天下,外侮來時,他們自然奮勇向前,就如同我華夏軍之教導一般。寧先生,老牛頭的變化,您也看到了,他們不再渾渾噩噩,肯出手幫人者就這樣多了起來,他們分了地,自然而然心中便有一份責任在,有了責任,再加以教化,他們慢慢的就會覺悟、覺醒,變成更好的人……寧先生,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