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虛幻的故事,故事中的人有那麼些不真切,故事的喜悅也沒有在結局描寫。可是,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嚐不是呢?
故事發生在一個溫馨的小鎮,不大不小的一個地方,住在那裏的人生活的很愜意。小鎮的名字嘛,叫作“丘山鎮”。取名的依據嘛,便是根據小鎮邊上的丘山命名的。但若有上論丘山的名字來源,便無人知曉了,鎮上的人打小就從長一輩的人那裏得知這個名字,何必去刨根問底呢?
天還沒有放晴,下著稀疏的細雨,輕靈地落入丘山,落入鎮子--無聲,無言。這不算壞,對吧?小鎮之前已在炎炎烈日下渡過幾周煩躁的日子了,人們需要這些小小的精靈洗滌地上的雜物--瞧,平日裏隨著風舞動的的灰塵,也猖狂不起來了。地麵沒有變的濕滑,也沒有形成水坑--鎮民們並不關心這些,大人依舊忙著幹活,小孩依舊想著玩耍,恐隻有整天忙著農活的莊稼漢才會為這上天的恩賜感動些許的歡喜……
但並不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場小小的雨--在小鎮較東邊的一個精致的小洋房裏,有一位身穿睡衣的少女倚著二樓的窗,捧著一本合上的書,靜靜的看著這雨,看著雨中的一切。窗子上時不時會有些霧,她會玩樂地將手指放在上麵,畫出一些她自己都不知道為何物的圖案。行人匆匆,都在低頭忙著手上的事,但路過這間小洋房時,會有人時不時的抬頭看一下--有的在欣賞這麼漂亮的房子,有的在向樓上的少女打招呼--人們都知道,這間洋房是鎮長的,人們都知道,鎮長收養了個女兒,就住在他的房裏。鎮民很羨慕在兩個人--有的羨慕女孩,因為他有鎮長作父親;有的羨慕鎮長,因為他白白撿了個漂亮,勤快的女兒。不過羨慕歸羨慕,人們還是依舊做自己的事。女孩住的久了,他們也就習以為常了,好像女孩本來就應該存在於這裏。
女孩的名字是方梅,至於是本來就有的還是鎮長取的,沒人知道。同時,鎮長的名字,也不曾被人知曉。每當有人詢問鎮長名字時,他隻是笑笑,不作回答,就像在告訴你--他沒有名字。因為方梅這個名字,人們自然而然認為鎮長也姓方,就稱他為“方鎮長”。而鎮長也不拒絕這個稱呼,微笑著回頭答應。
鎮上的人都很喜歡方梅,這是一個溫柔,待人有禮的姑娘,逢人便笑,露出一角潔白的牙齒,叫人看著舒服。方梅到麵包店買麵包,店主總會給他一個;方梅到書店買書時,要是錢不夠,也不必擔心,老板會讓她過一時再付,或者幹脆將那本書賤賣了。他知道,方梅喜歡看書。
不過這時,方梅顯得很安靜,像是蜷縮在火爐旁乖巧的貓,那麼安逸。鎮上的人都知道,方梅愛看雨,人一到雨天,便僵住了。不過人們卻不知緣由,不就是水從天上下來了嗎?他們想不明白。但其實,他們不曉得,方梅有個哥哥,也是鎮長收養的,名字叫作方休,親生的兄妹。方休還在這裏時,這裏叫作丘山村,雖不知這麼改有什麼特別,或許,隻是想顯得同過去不一樣吧。方休在方梅能理事時,便求學去了,鎮民都不知道他去做什麼了。而方梅,也隻是知道哥哥去求學罷了。丘山村改名字後,很多外人湧入,知曉方休的時候,也就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