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沈歌將全本的昆曲《白蛇傳》贈給昆曲研習社之後,薑牧梁對這出戲曲非常的重視,因為在此之前,昆曲和其他戲曲都是一樣的,大家能保存下來的全本戲基本上都特別的少,而現如今大部分的全本戲,也是在林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才發掘出來的。
而昆曲《白蛇傳》其中隻有幾個片段而已,和京劇《白蛇傳》差不多,僅有最為經典出名的《斷橋》幾折,至於其他的部分內容,任憑林老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依然是沒能發掘到其他唱段的蛛絲馬跡。
隻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有句話怎麼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蘇林因為在《國風美少年》的節目上,看到了沈歌在舞台上表演的《赤伶》!
雖然當時因為沈歌對昆曲不甚了解,所以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失誤,但是其中《桃花扇》的唱詞念白部分,則是真真正正正宗的昆曲。
因此,融合了昆曲元素的戲腔歌曲《赤伶》,在被蘇林剛一聽到後,便立刻驚為天人,直接將沈歌邀請到了昆曲研習社裏來。
隻不過原本蘇林心中的想法隻是因為沈歌在昆曲這一方麵的專業性,以及將昆曲與歌曲融合的這種更能令年輕人喜歡接受的形式,來與他交流交流,順便結交認識一下。
而他隨手讓沈歌在昆曲研習社的古籍室中學習的舉動,竟讓沈歌用一出全本昆曲《白蛇傳》來作為回報,這是曲社中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情,當時沈歌也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如果不是林老細心的話,恐怕他們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發現這個事情......
估計沈歌這麼做的目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舉動。
畢竟在現在這個戲曲界中,與唱腔和新的表演形式相比,那些以前已經失傳的老戲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老戲都是戲曲界一代代的名家大師,戲曲前輩藝術的精華,是經過他們千錘百煉,細心打磨,才創造出來的經典之作!
而正是因為這些戲曲太過於稀少的緣故,導致現在大部分的戲曲演員都無戲可練,無戲可演,每天翻來覆去便是那幾出最常見的戲,即便是說戲曲演員不應該眼高手低,這些觀眾都熟知的戲還沒練得怎麼樣呢,就整天想著曾經失傳的老戲。
但是這個情況是不同的,戲曲演員也是人,翻來覆去地練,再怎麼說都肯定是會膩的!
雖然現在戲曲界的那些名家也在努力尋求新的變革,去嚐試著創造新戲,但是戲曲界的發展停滯多年,曾經邁出去的許多路子都要重新再走一遍,進度十分的漫長。
同樣,新編戲的發展之所以緩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常常被那些聽慣了老戲的戲迷詬病,什麼味不對了,什麼不如誰誰誰了,還是以前的那些大師唱得好啦......種種情況,便是一些明顯的阻礙。
正因為如此,薑牧梁在得知沈歌贈送給他們全本的《昆曲白蛇傳》後,才會如此的欣喜,甚至特地開會聯合其他地方的昆曲演員,將其召集來京,共同為這出戲的排練演出做努力!
一個多月的時間,正式完成!
而且更湊巧的是,青京賽的重新舉辦,使得許多京劇演員也來到了京城,在這種情況下,全本昆曲《白蛇傳》經過幾天的宣傳預熱後,吸引到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有許多京劇演員也買票前來觀看,而買不到票的人,則隻能去網上觀看直播了。
青京賽燕京賽區的比賽地點定在了長安大戲院,昆曲研習社便把這次昆曲《白蛇傳》的演出放在了梅蘭芳大劇院裏來演出,還好梅蘭芳大劇院的內部空間還是比較大的,能容納不少人,除了前排的各類曲種的名家大師之外,後麵的則大部分都是聞名而來的觀眾戲迷。
沈歌他們四個人的位置有蘇林這個內部人員的幫助,所以還是比較靠前的,而且還是連號,四個人找到位置後,便坐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著演出的開場。
而且由於他們都是坐的前排的緣故,還看到了許多同樣被昆曲研習社邀請來的,戲曲界的熟人,不免又是一陣寒暄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