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過了數日,國都那邊來了使者,送上了禮物,也斬斷了桓真的擔憂。他憂心的那些事情,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他那位父君看重的兄長,也獲得了天恩恩,很強力的銀色天恩,讓兄長可以坐穩繼承人的位置。來自國都的使者,送來了禮物,也再次將他的封地擴充了一些,意思很明顯,他就乖乖待在封地,不要攙和國都的事務,更不要妄想繼承人位置了。

對此,桓真隻是垂眸輕笑,在獲得天恩三生之前,會對父君的冷漠失望傷感,如今卻不會了。為人父母有所偏愛,他能夠理解,父君對他也並非無情,如此冷漠對他,一則是為了保住兄長的繼承人位置,畢竟他嫡子的身份,天恩者的神恩,實在是阻礙兄長的道路,二則,也是為了防止他們兄弟相殘,一開始就斷了他所有的期盼,三則,也是想要保護他,年長十五的兄長,羽翼豐滿,想要動他並非難事,不如遠遠的送走了他,保證他的安全。這隱晦的父愛,如今的桓真已經能懂了。

這般也好,就讓他從自己的封地開始,讓自己守護的人民們開始過上好日子吧。徹底將國都和繼承人什麼的心事給放開,桓真開始投入對自己封地的建設當中。

普通的十歲小孩,哪裏可能對自己所在的社會進行多少的了解,被恩賜三生之後,桓真才開始用成熟的目光,進行了調查和了解,有從小的生活經驗,有書籍做參考,又深入了民間幾次,桓真對自己所在的社會,有了清楚的了解。

天恩的世界,衣食住行方麵,已經非常繁榮,絢麗多彩的衣服,精美的食物,巧妙的建築,享受這一切並非所有人,而是統治階級的貴族們。平民們的生活,依然非常窮困,飯食不要說揉了,吃不吃得飽也是問題,連物產豐富的易國都有這種情況,何況說其他物產貧困的地方,那些離他太遠,也不是他能力所及。

桓真將過度的憂民情緒拋開,隻關注自己治下的民眾。自己的人民都沒有過好,自己有什麼資格去關心其他人治下的民眾。以為了他國人民好為由,發動戰爭掠奪他國的事情,桓真是堅決不幹的,這可有違他的大義。

天恩者的世界,自從王朝訂立禮法,貴賤之別分明,天恩者自當享受萬民供養,百姓們也對擁有神奇力量的天恩者崇敬無比,逆來順受,因為並非沒有途徑成為天恩者,成為享受榮華的統治階級,又有統治者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施展天恩,造福了一下百姓,史上沒有發生過百姓造反的事情。這個世界的百姓真是可愛,又可憐。

說為百姓謀取福利,讓他們自己做主,桓真是不讚同這種事情的,因為這在天恩的世界是行不通的。百姓少有識字,而且百姓們所看的高度不一樣,在國家政策上隻能看到局部,而身為統治者,要顧慮的太多。在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眼界之前,讓百姓參與政治,絕對是搗亂,者不可取。

天恩者世界有過的惠民政策,更多是統治階層想要從百姓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不論是天恩的施展還是其他,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在根本上並沒有解決百姓的生活狀態。桓真也不會從這些政策上吸取經驗,還好,第二生的豐富曆史以及知識經驗,讓他有能夠借鑒的東西。

民以食為天,桓真非常讚同這句話,他首先要做的改革,就是填飽百姓們的肚子。在鄉間考察的時候,發覺種植技術非常的粗糙,產量不高,很有必要改變。桓真很召集有經驗的老農,劃了一塊地,開始實驗第二生世界裏的農業知識,易國的糧食是一年一收,實驗的時間會很長,桓真為了讓百姓早點過上好日子,不願等候那麼長。利用第三生學到的修煉體係,布置了聚靈陣,讓作物在短時間內進行生長,最快時間取得實驗成果。

結果一出,立刻安排官員到鄉間進行宣傳指導,爭取今年的豐收。聚靈陣是好東西,可惜那些玄奧的選擇布置,除了桓真之外,無人懂,不能推廣,隻能造福一下封地周圍的鄉間。

這一年,在桓真的農業發展上,真的是一個豐收好年,桓真又降低了稅負,收上來的糧食卻不見少,反而多,百姓手上的餘糧也多,如此一來,百姓們對桓真非常感恩涕零,敬慕有加,帶動了一係列的良性循環。隨後桓真又推廣了一下小食發明,讓百姓們在農閑之餘,可以多增減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