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尋找天音 第149章 楊玉環尋藥被誤導(1)(2 / 2)

安祿山道:“等等。來人呀——”

安祿山的貼身心腹安若素走來問道:“將軍有什麼吩咐?”

安祿山道:“去,拿兩錠金子來。”

“是。”

安若素拿來兩錠金子,安祿山道:“兩位公公,為了俺娘的事情,你們辛苦了,這錠金子表示一下安祿山的心意,公公拿去喝杯水酒吧,不成敬意。”

小年子和小春子說道:“將軍,這是我們分內的事情,哪敢讓將軍破費?”

安祿山道:“以後還有很多事,需要兩位公公的照應,宮中發生什麼事情,希望兩位公公能及時告訴本將軍。”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小年子和小春子不是笨蛋,明白了安祿山的用意,立即說道:“我等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將軍請放心,我等就是將軍的奴才,何況安公子一向對我們很照顧,將軍的盛情難卻,我們收下,以後隻要有事,隨叫隨到。”

安祿山道:“老臣也就不留兩位公公了,公公一路好走。”

小年子和小春子連夜返回京城長安。

小年子走後,安祿山走進內堂,對坐在椅子上看書的一個漢子說道:“兄弟,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讓兄長如此高興?”看書的漢子問道。

“我們不正是找不到楊國忠的把柄嗎?可是人家送把柄來了。”

“誰呀,會這麼蠢?”

“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安祿山把手中的信件交給那漢子。

看書的漢子正是安祿山的結拜兄弟,名叫史思明,現在是平盧兵馬使,與安祿山一樣,是跺一跺腳,就能夠震動天下的大將軍。

史思明,寧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幹,因戰功卓著,被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時與安祿山一起在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長大。成年以後,二人仍然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不久,二人同時被唐政府封為捉生將。以後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擔任了大將軍職務。史思明驍勇善戰,胸懷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戰功,很受玄宗賞識。有一次,玄宗召見他,親自賜座,並與之親切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稱讚。玄宗問他多大年齡,史思明回答說:“已經40歲了。”玄宗拍著他的背說:“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後一定會顯貴的。”

“哈哈,兄長拜貴妃娘娘為養母的這招真厲害,她還真以為她貴妃娘娘能夠養得下來你呀,對你如此信任,要讓你去救這個假國舅啊,真是癡心妄想。”

“老弟,你不要這樣說哦,既是我的舅舅,也就是你的舅舅哦,我們還是要從麵子上過得去,讓這個養母放心哦。”安祿山皮笑肉不笑地嚴肅說道。

“你打算怎麼救這個國舅爺?”史思明問道。

安祿山道:“我已經寫了折子,派人送給皇上了。我想,明皇老兒還是要給我這個麵子的,我想說不定此時皇上已經把楊國忠放出來了呢。”

恰如安祿山所料,玄宗收到安祿山的奏折,是為楊國忠說情,玄宗看在他是楊貴妃的兄長,畢竟是國舅爺,終於把楊國忠放出來了。

史思明說道:“可是這個國舅爺也太不曉事,敢動刀子殺天上的仙子,膽子也太狂妄了。”

安祿山道:“你說他狂妄,我倒認為他是個無知的笨蛋,什麼事情都想讓自己大權獨攬,最後隻會讓人家抓住把柄。”

史思明道:“兄長,你先前不是說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嗎,現在這個不是最好的理由嗎?我們可以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攻占長安,那還不是順手拈來的小事?到那時,兄長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小弟也可以撈個丞相幹幹啊。”

“噓——”安祿山道,“兄弟說話小心,隔牆有耳呢。”

安祿山沉思一會,說道:“兄弟,你通知重要首領,讓安慶緒、史朝義也來,明日午夜在我府中召開重要軍事會議。”

“好的。”史思明隨即告別安祿山,回到自己的府邸去安排。

安祿山為什麼接到貴妃娘娘的信件後,一邊營救楊國忠,另一邊要舉兵叛亂呢?

可以說,中國大唐的“安史之亂”是由楊國忠逼迫安祿山造反的。換句話說,沒有楊貴妃楊國忠兄妹,也就不會產生“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