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些事情,伊西多二世逐漸被人說成是不信神的人,但他在帕蒂略斯製定的法律,還有他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的一些列措施,都備受人民的歡迎,所以他的地位不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愈加穩固。不過,伊西多二世為了加強他在其他各國的地位,他並不介意用非常迷信的手段拉攏群眾。在安奎利塔斯,伊西多二世就以非常嚴格的命令,要受屬於他的祭司們到處傳播著各種加強他自身形象的神話傳說,其中不乏許多被其他宗教反複使用的說法,例如說伊西多二世撫摸著盲人的眼睛,使他恢複光明;或者是伊西多二世每天夜裏,經常與智慧女神暢談到天明,從智慧女神的指導中,獲取無以倫比的學識。由於當時的安奎利塔斯主祭和伊西多二世在這方麵的要求有所分歧,所以在923年,伊西多二世以工作不力為由撤換了原來的安奎利塔斯主祭,而任命一個叫克萊蒙的人繼任。這個克萊蒙可能是受過伊西多二世的恩惠,或者真真切切是因為自身想象力過分豐富,從而對宗教出現了非常可怕或可敬的幻想。他不僅是順從伊西多二世的意願,更是憑借自身的努力把傳教的工作滲透到安奎利塔斯人的方方麵麵。他自己籌資,印發大量的宗教小冊子發給群眾;或者是占據著廣場上某個最高最顯眼的位置,在上麵不斷對經過的人進行宗教演說。這些舉動,尚且可以被視為虔信宗教的表現,人們也並不因此對他產生反感。然而克萊蒙不依不撓,他尤其是想向那些不信神的人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宗教的神聖,所以他每天拉著他想要說服的人,在他耳邊絮絮叨叨,用一種非常讓人厭惡的,因為宗教而自鳴得意的神態和語氣教導他人,並且除非用毆打的手段,克萊蒙一直要逼迫人們認可他的說法後,才不情願地離開。
由於克萊蒙這些行為,他招惹的有權勢的人非常多,其中既有安奎利塔斯最著名的商人,也有最知名的政治家,還有其他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這些人在奇普裏安舉辦的一場宴會中,聚集起來,彼此在酒後公開表達著對克萊蒙的惡感。克萊蒙不知從何處聽說這事之後,雖然沒人邀請,他主動跑到宴會當中,站在高台上麵,用既虔敬又傲慢的口吻試圖勸說著台下的人。雖然克萊蒙用心良苦,可是他的到來,還有他那誇誇自談的語氣,引起了台下人群的憤怒,人們把他抓起來痛打一頓,然後把他拖到法庭上,說要以破壞安奎利塔斯和平的理由控告他。當時正在值勤的大法官莫倫特斯也痛恨克萊蒙,他在成為大法官之前,還曾命令自己的仆從們毆打過在他耳邊喋喋不休的克萊蒙,所以他看到當下情況,馬上把手頭上的其他工作推開,親自作為當庭法官,審判克萊蒙。
由於無從找到指控克萊蒙的確實罪名,原告們就在莫倫特斯的暗示下,起訴克萊蒙為國家公敵。隨後莫倫特斯要求在場的三百名陪審員進行投票表決,結果是克萊蒙以絕大多數票被冠以公敵的罪名。接著,莫倫特斯又以大法官的權力,宣布不將克萊蒙的罪名交給公民大會審判,直接命令克萊蒙離開安奎利塔斯。這個判決讓大部分城市居民歡呼雀躍,卻令安奎利塔斯那些住在鄉村和迷信的人大感不快,他們覺得,莫倫特斯犯下了瀆神的罪惡。所以鄉鎮的居民公開求助於伊西多二世,請求他為安奎利塔斯主持公道;相對的是,城市居民則痛罵鄉巴佬們的迷信和愚昧。議員們覺得這是個廢止大祭司把控他們國家宗教事務權力的機會,於是也大聲支援著莫倫特斯,並宣布廢黜大祭司在安奎利塔斯的一切宗教權力。
伊西多二世因為克萊蒙的遭遇,以及自己的被冒犯,他寫下公開信譴責安奎利塔斯人,尤其是莫倫特斯和議會的做法。也正是在這封信被轉交給安奎利塔斯人的前幾天,加爾布雷斯發生了地震,地震又引發了河道阻塞、洪水還有其他一係列的災害。雖然地震發生的地方人煙稀少,後續的災害也沒有造成太多的破壞,但城市居民因為上述兩個事情,慢慢轉變了自己的態度。他們也開始相信信中的話,覺得自己可能會因為莫倫特斯和議員的錯誤而遭受懲罰,加爾布雷斯的禍難就是前兆,所以他們也變得愚蠢起來——當然歸根到底,他們本質就是愚昧無知的。莫倫特斯因此而遭受到巨大的壓力,於是他辭去了大法官的職務,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跑到阿皮齊亞;在那裏,他又受到當地多神教信徒的攻擊,因此他直接離開特朗西特斯,跑到巴克爾一個安維赫人聚居的島嶼上生活。與此同時,議員們迫於平民百姓施加的壓力,被迫承認自己犯下了過錯,並恢複了大祭司在自己國家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