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十四章(1 / 2)

約翰帶領著巴巴羅人的雇傭軍,起先還是勇敢地戰鬥,但他好像突然之間不想為巴巴羅人效力了,所以他又一次逃跑,甚至都沒帶上自己在阿斯加德迎娶的巴巴羅人妻子,就渡海去了普利斯提莫。在那邊的土地上,他成為了一個堅持自己傳統信仰的民族的宗教衛士,並被人推舉為他們的特羅西埃(相當於我們的大祭司)。不過他因為挑起暴亂而被當局逮捕。在經曆了兩年的監獄生活後,他到了艾爾帕度人那裏,繼續充當著雇傭軍的角色,又過了幾年,他皈依了薩赫利人的宗教,成為了薩赫利人的一員,並拿起武器,以“異教徒不容於世”的理由殘忍攻擊艾爾帕度,殺死他們的人民。再往後,約翰由於種種原因失去了薩赫利人的信任,所以他孤身一人,曆經長途跋涉回到加爾馬納,重新拾起自己對造物主的信仰,成為了修道院的修士,並死在那裏。他對那些質疑他品行和忠誠的人說,他一生都在為了人民而戰,而非為了一己私欲,但人們嘲笑他,說,既然連世界上所有的神明都無法束縛他,普通人就更不該相信他的胡言亂語了。

德爾魯發動的這場戰爭在兩年後,因為巴巴羅人和普萊比斯人各自遭到其他事務的幹擾而草草結束。這時,艾爾貝拉厭倦了宮廷生活,所以她把大公的位置讓給普萊比斯的普蘭塔格奈侯爵,然後隱退到鄉間生活。普蘭塔格奈侯爵剛剛上任,在普萊比斯各地就爆發了多處叛亂,反對黨們諷刺普蘭塔格奈大公是憑著床上功夫上位的,因為艾爾貝拉出人意料的沒有選擇自己的親屬擔任大公。

當特朗西特斯各國的戰亂再度大規模爆發後,安奎利塔斯、歐內斯圖姆和帕特裏奧克斯三國的邊境中出現了一批四處遊蕩的強盜,他們主要活動在被統稱為阿奎丹的山區,其中的下阿奎丹是屬於安奎利塔斯的土地。915年,來自下阿奎丹的議員奧托克利的一子一女,在回老家的路上,被劫匪捉住。奧托克利親自趕去解救,劫匪們狠毒地逼迫奧托克利選擇要兒子還是女兒活下去,奧托克利在危機中,艱難地做出選擇,說他要兒子活下來。可是劫匪把他的兒女都殺死,並搶劫了他身上所有的財物後才把他放走。失魂落魄的奧托克利回到安奎利塔斯,向議會的同僚與人民求助。所有人都可憐奧托克利的遭遇,所以議會調派一支軍隊,想要圍剿這批凶惡的強盜。然而由於強盜們居無定所,直到兩年後,安奎利塔斯的軍隊才終於在一次戰鬥裏擊敗了強盜的主力,俘虜了他們的頭領。安奎利塔斯人以為強盜會就此絕跡,可是沒過幾年,又有許多強盜出現在這片地區。在以後的日子裏,雖然各國的政府都對這些強盜進行過圍剿,然而那些心性凶惡或者貧困交加的人,好像認準了這片山區,不斷地湧入這裏幹起強盜的勾當。因為這個緣故,阿奎丹在很長的時期裏,都被安奎利塔斯人稱作“臭名昭著的阿奎丹”。在那裏出來的人,即使是良善的公民,也會被不熟悉他的人所鄙夷或者看低,好像他就是一個打家劫舍的盜匪一樣。

就在特朗西特斯人忙於各種各樣的戰爭時,他們於917年,突然聽說加爾馬納的軍隊,在法洛姆指定的教皇哈倫二世的帶領下,攻入了勢力已經大為衰微的尼安德特。被困入絕境的維克圖婭想要自殺,她為了避免自己的屍體被敵人侮辱,選擇了他們民族一直非常輕視的火葬而死。她年幼的兒女們也都被加爾馬納人殘忍地殺死了。據說,加爾馬納的一個將軍,為了延年益壽,他在尼安德特人的土地上四處劫掠時,瘋狂地尋找臨產的婦女,剖開她們的腹部,取出胎兒煮著吃。哈倫二世不敢阻撓這種惡行,因為這個將軍是非常得到法洛姆喜愛的。這支加爾馬納軍隊一路前進,一直前進到了毗鄰貢多拉姆人的因尼薩人的土地上。因尼薩人向貢多拉姆人求援,而貢多拉姆人又派遣使者到特朗西特斯,他們先後會見了普蘭塔格奈大公,伊西多二世還有雷克森斯。與此同時,伊西多二世派往法洛姆那裏的使者也返回了,他們帶回了法洛姆的原話:“我將征服楚士的使者,就如同我征服造物主的使者一樣。”

約翰帶領著巴巴羅人的雇傭軍,起先還是勇敢地戰鬥,但他好像突然之間不想為巴巴羅人效力了,所以他又一次逃跑,甚至都沒帶上自己在阿斯加德迎娶的巴巴羅人妻子,就渡海去了普利斯提莫。在那邊的土地上,他成為了一個堅持自己傳統信仰的民族的宗教衛士,並被人推舉為他們的特羅西埃(相當於我們的大祭司)。不過他因為挑起暴亂而被當局逮捕。在經曆了兩年的監獄生活後,他到了艾爾帕度人那裏,繼續充當著雇傭軍的角色,又過了幾年,他皈依了薩赫利人的宗教,成為了薩赫利人的一員,並拿起武器,以“異教徒不容於世”的理由殘忍攻擊艾爾帕度,殺死他們的人民。再往後,約翰由於種種原因失去了薩赫利人的信任,所以他孤身一人,曆經長途跋涉回到加爾馬納,重新拾起自己對造物主的信仰,成為了修道院的修士,並死在那裏。他對那些質疑他品行和忠誠的人說,他一生都在為了人民而戰,而非為了一己私欲,但人們嘲笑他,說,既然連世界上所有的神明都無法束縛他,普通人就更不該相信他的胡言亂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