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章(1 / 2)

達格貝爾擊敗安德裏亞斯的軍隊後,轉而向正在蹂躪自己領土的艾特蘭前進。而艾特蘭聽說達格貝爾到來,就帶著軍隊撤退到卡利都司人的領土。馬克西米利安已經在聯軍士兵進攻普萊比斯時,趁機收複了卡利都司的大部分土地。因此,他跟艾特蘭聯合起來,希望能夠憑借優勢兵力,擊敗達格貝爾,盡快結束席卷整個特朗西特斯的災難,但達格貝爾在與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的一次遭遇戰中還是取得了艱難的勝利。達格貝爾允許他俘虜的聯軍士兵派代表回到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那裏就贖回俘虜一事進行談判,並進一步試探一下雙方是否有機會簽訂和約,因為達格貝爾不希望與整個特朗西特斯為敵,他期待分裂這些國家之間的聯合。回到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那裏的俘虜都是卡利都司人,他們哭泣著祈求自己的國王不要放棄他們,這些俘虜的親友也說他們會自己出錢贖回俘虜。但馬克西米利安與周圍的人商議後,堅決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說他不希望因為救贖這些向敵人投降的人而讓自己的士兵形成一種投降並不可恥和危險的印象。雖然這一決定遭受了後方特朗西特斯人的眾多非議,但最後大多數人還是承認馬克西米利安的決定是正確的。人民逐漸發現,想要徹底地取得戰爭勝利,就必須進行不近人情的殺戮,必須犧牲許多無辜人的性命。一旦人們彼此把對方視為不同的群體,那麼唯有徹底消滅對方才是對自己人最為有利的事情。

這時伊克斯皮拉雅人正在抵抗試圖從伊普西山中部山路進入特朗西特斯的民族,他們有些是受到巴巴羅人煽動或鼓舞,有些是被那時正在崛起的尼安德特人趕出家門而不得不尋求新家園。由於這些民族人數眾多,伊克斯皮拉雅人認為自己不可能抵擋得住敵人源源不斷的來襲。因而伊克斯皮拉雅的一個領主傑裏邁亞被派出去同這些民族的首領談判。傑裏邁亞領主在得到特朗西特斯聯軍的其他主要成員的同意,尤其是艾爾貝拉的許可後,向這些民族許諾,說如果這些民族能夠擊敗巴巴羅人或者其他占領普萊比斯人領土的民族,並且答應接受艾爾貝拉的統治,那麼他們可以在被他們擊敗民族的土地上居住。有的民族拒絕了,因為他們不希望被統治;而一些落魄的民族答應了這個要求,他們在和聯軍的代表互換誓言後,就通過了伊克斯皮拉雅,進入普萊比斯。

巴巴羅人和當地的一些其他民族看到這些民族進入自己的領土後,非常熱烈地招待了他們,以為這些民族是以同盟軍的身份前來的。在這些與聯軍交好的民族中間,除了有個叫做阿丁坦尼的部落背叛了誓言,投靠到了達格貝爾那裏,剩下的幾個部族都向敵人發起了突然和猛烈的進攻。西馬基亞人是同聯軍締結協議民族之一,他們開始圍攻利布尼人,雙方一個為獲得家園,一個為保住自己的家園而展開了慘烈的戰鬥,因為在其他地區的戰鬥進行的如火如荼,沒有任何一方從別處得到了任何支援。直到後來被打跑的西馬基亞人出現在艾爾貝拉麵前,聯軍才知道這個進入特朗西特斯時有三萬人的民族現在隻剩下了四千人,這些存活下來的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婦女和小孩,身體都布滿創傷,他們有的被砍斷了手臂和腿腳,有的被火燒的麵目全非,艾爾貝拉非常看到這一切感到非常痛苦,於是她親自帶領一支大軍陪伴著戰敗的西馬基亞人前往利布尼人的駐地。當艾爾貝拉發現利布尼人的處境同樣淒慘時,備受觸動的艾爾貝拉和其他聯軍士兵都不忍心進攻傷痕累累的敵人,於是艾爾貝拉讓他們逃跑,說自己不會阻攔的。但利布尼人使者們跪倒在艾爾貝拉身前,親吻她的雙足,哭著說他們民族已經無處可去,他們說自己即使是死也不會離開這個曆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家園。於是艾爾貝拉把所有利布尼人和西馬基亞人叫在一起,對他們做了一番很長的發言,利布尼人和西馬基亞人都非常感動,有的甚至哭了起來,接著艾爾貝拉表示希望他們和平共處,並說她一定會讓自己的士兵為他們修複城市,重建土地。深知戰爭殘酷的利布尼人和西馬基亞人就在艾爾貝拉的撮合下達成了和解,他們在未來和平地居住在一起,戰爭結束後,這群人為曾經戰死在沙場的親人、朋友和同胞們共同豎立一座巨大的紀念碑,並把艾爾貝拉的塑像建在紀念碑前以示敬意。

達格貝爾擊敗安德裏亞斯的軍隊後,轉而向正在蹂躪自己領土的艾特蘭前進。而艾特蘭聽說達格貝爾到來,就帶著軍隊撤退到卡利都司人的領土。馬克西米利安已經在聯軍士兵進攻普萊比斯時,趁機收複了卡利都司的大部分土地。因此,他跟艾特蘭聯合起來,希望能夠憑借優勢兵力,擊敗達格貝爾,盡快結束席卷整個特朗西特斯的災難,但達格貝爾在與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的一次遭遇戰中還是取得了艱難的勝利。達格貝爾允許他俘虜的聯軍士兵派代表回到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那裏就贖回俘虜一事進行談判,並進一步試探一下雙方是否有機會簽訂和約,因為達格貝爾不希望與整個特朗西特斯為敵,他期待分裂這些國家之間的聯合。回到艾特蘭和馬克西米利安那裏的俘虜都是卡利都司人,他們哭泣著祈求自己的國王不要放棄他們,這些俘虜的親友也說他們會自己出錢贖回俘虜。但馬克西米利安與周圍的人商議後,堅決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說他不希望因為救贖這些向敵人投降的人而讓自己的士兵形成一種投降並不可恥和危險的印象。雖然這一決定遭受了後方特朗西特斯人的眾多非議,但最後大多數人還是承認馬克西米利安的決定是正確的。人民逐漸發現,想要徹底地取得戰爭勝利,就必須進行不近人情的殺戮,必須犧牲許多無辜人的性命。一旦人們彼此把對方視為不同的群體,那麼唯有徹底消滅對方才是對自己人最為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