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讀者可以說這個時代的獨孤求敗創造的是另外一種劍術。重所周知,劍術一直以飄逸輕盈取勝,其中比較大成的應該就是衡山劍法,通過對莫大的劍法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衡山劍法是一種最正統的劍法,著重於劍走輕盈。而玄鐵劍卻反其倒而行之。
但為何獨孤求敗最後又放棄了重劍而選用木劍,乃至最後的“無劍”的境界?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是拿了重劍的獨孤求敗遇到東方不敗,那麼誰會勝利?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提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武學造詣,即在內功相當的情況下,快著為勝。
那麼最快的是什麼?回歸到本質,仍然是獨孤九劍。而木劍可以快過利劍和軟劍。可以理解為木劍的輕盈。但木劍容易損壞,為什麼這卻是一個更高的層次呢?由此可以看出獨孤九劍之所以被很多人不看好的最大原因——內功。
《笑傲江湖》的世界,是一個招式重於內功的世界。令狐衝的內功,放到任何另外一個時代都隻能算做平平,但在這個時代中卻已經夠的上雄厚。作為獨孤九劍這種劍法,被一個內功如此平平的小子使用,功效自然大打折扣。快的根本是個人內功的修為,就好象一個人想出拳快就要鍛煉出更好的肌肉一樣。想出招快,就要有雄厚而天成的內功。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何獨孤求敗在前期使用利劍而非木劍。因為那個時期的獨孤求敗,內功還不夠雄厚。而在木劍時期,獨孤求敗的內功已經到達的顛峰的地步,所以才可以使用木劍。
那麼獨孤九劍的最後升華是什麼時刻?就是獨孤求敗的“無劍”階段——“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但如果隻是劍氣的隨意跑動,依然無法作到製敵的效果。這個時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無招,而且是最上乘的速度。劍氣的速度想當然比出招要快很多,而這也保證了可以在任何時刻先手製敵。
總結以上,獨孤求敗窮其一生所追求的,其實就是獨孤九劍所闡明的境界——無招和速度。
隻是可惜,如此上乘的劍法,被令狐衝使出來,大打了折扣。
其實在《神雕俠侶》與《笑傲江湖》中的獨孤求敗可能並非同一個人,雖然兩人都被稱作劍魔,但是沒有其他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二者有任何聯係。而《神雕俠侶》和《笑傲江湖》本身也沒有顯示出任何聯係。
編輯本段武功特性
武器展示
----隻攻不守
令狐衝道:“是。”閉上眼睛,將這一晚所學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睜開眼來,道:“太師叔,徒孫尚有一事未明,何以這種種變化,盡是進手招數,隻攻不守?”風清揚道:“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
----要旨在於"悟性"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幹,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幹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
----與"無招勝有招"劍理相輔相成
令狐衝跟風清揚學劍,除了學得古今獨步的“獨孤九劍”之外,更領悟到了“以無招勝有招”這劍學中的精義。這要旨和“獨孤九劍”相輔相成,“獨孤九劍”精微奧妙,達於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加入運用,那就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
----內力到了獨孤九劍之下,盡數落空
那人見令狐衝劍招層出不窮,每一變化均是從所未見,仗著經曆豐富,武功深湛,一一化解,但拆到四十餘招之後,出劍已略感窒滯。他將內力慢慢運到木劍之上,一劍之出,竟隱隱有風雷之聲。
但不論敵手的內力如何深厚,到了“獨孤九劍”精微的劍法之下,盡數落空。
黃鍾公自不知對令狐衝的劍法卻也是高估了。“獨孤九劍”是敵強愈強,敵人如果武功不高,“獨孤九劍”的精要處也就用不上。此時令狐衝所遇的,乃是當今武林中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武功之強,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議的境界,一經他的激發,“獨孤九劍”中種種奧妙精微之處,這才發揮得淋漓盡致。獨孤求敗如若複生,又或風清揚親臨,能遇到這樣的對手,也當歡喜不盡。使這“獨孤九劍”,除了精熟劍訣劍術之外,有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一到自由揮灑、更無規範的境界,使劍者聰明智慧越高,劍法也就越高,每一場比劍,便如是大詩人靈感到來,作出了一首好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