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前言
第一卷 前言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皇帝荒淫無度,藩鎮興起,與朝庭長期爭權鬥爭,同時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大中十三年,裘甫在浙東地區領導的農民起事,鹹通九年,龐勳在桂州領導駐軍作亂,史稱“龐勳之亂”。
此後數十年間,藩鎮各自為王,時局動蕩,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
自從朱溫弑君之後,天下分崩離析,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麵,後唐改為侍衛親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是為侍衛司。
五代十國的建國者多是唐末的節度使,他們能建立政權是因為手中擁有強大兵力。因此在建國以後,為了鞏固統治,他們都設法削弱地方實力。長期稱雄的河北諸鎮在後梁、後唐之際被製服以至被消滅,就是因為自後梁始,禁軍開始強化。
禁軍除了用以捍衛京師和皇宮外,還被派駐各地,藉以牽製和削弱藩鎮的實力。朝廷還頻繁調動節度使,更換其駐地,以防止他們長期占據一方,形成割據勢力。
朱全忠於903年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並誅宦官數百人,徹底剪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
904年,朱全忠殺唐昭宗,另立李柷為太子即位,是為唐哀帝。
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並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曆史稱之為“白馬驛之禍”。
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後,朱全忠遂於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都於開封。至此唐朝完全滅亡。中國曆史由此也正式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
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稱帝。
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梁末帝。
923年被後唐所滅。
923年稱帝,改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為後唐莊宗,同年攻占開封,梁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西京-洛陽。
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太祖李克用養子李嗣源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
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後為李從珂部下所殺。
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短短幾十年中,權力的更替在走馬燈般地進行著, 這個時代,是武人角逐的時代。朱溫代唐之後,表麵上的中央亦不複存在,各方勢力沒有了任何顧忌,為所欲為, 在幾十年的戰亂,陰謀,流血,廝殺中,曆來至高無上,神聖不容侵犯的皇權,變成了隻要有兵權,有實力,人人可以搶奪的東西。
由於諸國林立,兵禍連年,商貿往來受到了嚴重影響。
華北需要的茶葉經常通過商人南來販運,南方茶商的行蹤也遠至河南、河北,他們販賣茶葉,買回繒纊、戰馬。
江南人所需的一部分食鹽依賴華北供應。北方諸國從契丹、回鶻、黨項買馬蜀向西邊各少數族買馬。
賦役徵斂還是相當苛重,與唐朝安定時相比較,額外收耗名目繁多
兵役以外,各種名目的土木修建勞役也層出不窮。
百役繁興,賦役嚴重,北方社會經濟已到了極度虛脫的境況,戰爭仍在繼續,暴民流寇一時層出不窮,安分的小百姓要麼餓死凍死,要麼四處流竄,無一天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