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個年代(1 / 2)

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大多數人都居住在俗稱“大雜院”的地方,這是傳統四合院經過多年擴建、改造之後的產物,隻能隱約看出原有建築的風貌。在一個院子裏,幾乎所有居民都彼此熟識,隱私在這裏是一件並不太重要的事情,每天約定俗成的問候;彼此之間按照或是父親或是母親親屬輩分來定義的稱謂;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是全國糧票的無私相助——這些,構成了北京在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

許航,就是在這樣一個年代出生的,確切地說,他真正感受到這種獨特的文化,是在他六歲的時候,因為那一年,他父親的工廠和外國合資了,這在當時,是標誌著家庭收入邁向一個新高度的信號。所以,在那年深秋的一天,當他父親提著20斤在當時算是相當奢侈的羊肉片進入大雜院院門的時候,每一個被邀請一起吃涮羊肉的鄰居並沒有一絲的嫉妒和羨慕,而是略微有點雀躍地和著蘸料,清洗著時令蔬菜,甚至有人把家裏珍藏多年的茅台打開了,像迎接一個榮歸故裏的將軍一樣,一起分享著喜悅和新鮮的美味。

就在那天,許航所認識的世界,突然有了一個分明的模∴▼,樣——因為一個叫做“希望”的東西,讓所有人親密的如同血親一樣。

這種力量,伴隨許航度過了小學的六年時光,他似乎繼承了那個時代特有的品質,他親眼見證了整個胡同裏第一輛轎車,穩穩地停在旁邊院子的門口,那是一輛“拉達riv**az-2105”轎車,當然許航在那時並不知道那輛車的名字,隻知道車裏麵出來的那個男人,應該稱呼他“牛叔叔”。當然,許航把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由衷的讚揚,給了牛叔叔和他那輛白色的轎車,絲毫沒有造作——那個年代的人們,也極少會造作。雖然稚嫩和笨拙,但是還是引起牛叔叔一陣陣的大笑。

從那以後,這個牛叔叔就和許航成了忘年交,不過許航不知道為什麼,慢慢地人們開始背後叫牛叔叔“二道販子”,還說他“挖什麼什麼的牆角”。所以許航一直認為,牛叔叔是靠“挖牆腳”掙來的錢,當然他更好奇,牛叔叔從牆角裏到底“挖”出來什麼好東西。

1992年,許航升入了初中,那一年,王曉京散盡家財,製作了《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那是一首當時家喻戶曉的歌曲,許航也偷偷的學會了,自己沒事的時候就低聲哼唱。也正是這首歌,讓許航憧憬起自己人生中第一件貴重的物品——walkman,一個在20世紀90年代,可以和時尚劃等號的磁帶隨身聽。不過許航的父母並沒有滿足他這個願望,因為他們要把所有的積蓄集中起來,把許航父親工廠的福利分房購買過來成為私產。

就在許航每天在為如何買到一個walkman而愁眉不展的時候,牛叔叔似乎看出許航的心事......

一個碧空萬裏的周日,牛叔叔來到許航家裏,走到許航家的門前,便高聲叫道:“老許,在家嗎?我是牛子”。

許航的爸爸聽到聲音,趕緊放下手裏正刷到一半的碗筷,拿起旁邊的抹布擦了擦手,回應道:“牛子來了,進來吧。”

“呦,剛吃完啊”牛叔叔邁進屋子,看到收拾了一半的吃飯家什,“我幫您歸置吧?”

“不用不用,甭客氣,趕緊坐,大航他媽,牛子來了,給沏杯茶。”許航的爸爸招呼牛叔叔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