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端倪()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間起,玄黃界內再沒有一個修仙者能渡劫飛升達仙界了,也沒有出現一個武聖破碎虛空,而在玄黃界內的炎黃星上有記載的數十萬年裏,炎黃星雖然偶有烽煙,但總還算平靜。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烏石山下的橫山鎮北郊,方圓數十裏滿是翠綠的竹林,陣陣沙沙的竹葉聲伴著悠揚的琴聲流淌在涓涓的山澗。
在一小溪旁兩三間毛竹屋在晨時竹林裏若影若現,一個十四五歲少年手持三尺青鋒在竹林間隨歌而舞,翩若驚虹,忽遠忽進;劍光時而如水之傾瀉千裏;時如泰山壓頂之疑重不前,又時而如這屋前盛開的幾株桃花芬芳燦爛;曲罷,劍停。
敞開的竹門裏,一個花白頭發的老者手扶琴弦,愴然若失,又是否意猶未盡,一股淡淡的茶香還有醇醇的酒香飄隨風飄蕩在竹林間。
“好酒好好酒好醇的酒!”一個聲音響蕩在林間的小路上。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複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一曲方罷,一個身披袈裟手拿拂塵半僧半道挾一身晨風時影時顯時慢時快一下來到了麵前。
“一凡,快把我的葫蘆裝滿了,”說著快步走進竹屋向老者微揖首,“老爺子安好”。
“好好……道長辛苦了,快請坐!”
道士俗姓賈,有身著奇裝,鎮上的人都叫他“假道士”,賈道士與烏山寺的主持熟識,從吳一凡記事起就住在烏山寺了,這賈道士時常下山來家與爺爺手談論道談玄,什麼黃老辭卦乃至一些行軍布陣之法,其間大量時間在教授吳一凡。武學。卜卦。術數。九宮八卦等等。而吳一凡爺爺吳博然乃一老儒學,家裏藏書頗豐,“六藝”“五經”以及斷章殘經也有收掠在室。
老道盤膝坐於案前,略理了理衣襟,一拂拂塵。
“一凡,你的《三十六式分光劍》已達大成,但〈天涯步〉第一式“天涯咫尺”隻略有小成,這一式到大乘之時,可縮地成尺;而第二式“咫尺天涯”若要大成,必須達到大宗師領悟道,那時天下武者難有傷害到你之人。”
說罷輕撫著下顎的胡須,“但你十五歲就有了武師顛峰之階出乎我們的預料,我和你爺爺很是為你感到欣慰。”
“看我這一拳!”說著道士隔著案機遙遙一拳罩向吳一凡。
“呃……”象是瀕死的野獸,吳一凡喉嚨間發出一絲掙紮的低喉,全身不能動彈分毫,甚至念頭都快凝固了。恍惚被室內濃鬱的酒香熏得暈暈若睡。
就在吳一凡連一絲抵抗的念頭都沒有時,道士的拳緩緩放了下來,一瞬間吳一凡恢複了清明。
“這拳法……是《長袖拳》……?!”
“是的!就是你平時練習的《長袖拳》,這就是由拳意而產生的規則世界,也就是每一個大宗師領悟的道!”
江湖武者一般分為“武生”(煉皮肉),“武士”(煉筋骨),“武師”(煉氣血),“宗師”(行成拳意),“大宗師”(領悟規則,控製一方世界)以及傳說中的可破粹虛空的“天人”之境六大境界。而每一境界都有初。中。顛峰和圓滿四階。
“伯伯,我還差得太遠呢,”感慨的說著吳一凡把裝滿酒的葫蘆放與賈道士按上,複又給樽上一杯,才恭敬得退與他爺爺身旁,想著剛才那一拳勢。“道……”
賈道士呷了一口,默默的看了一航一會兒,道“一凡,你出身儒門,當知易乃玄學,但中古上古諸子皆力崇易學辭卦,潑墨解讀,何為?”
吳一凡心裏了然,賈伯伯又是在借問難來了解他所學所悟了。
於是吳一凡行到廳前對爺爺和賈伯伯一揖略一沉思道“天行健,君主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先立乎其大者也;君子有諸己而後有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克服偏私正己修身);曰:納百川而成其大也。君子所安,為易所序也;君子所樂,為易之糜也(君子勤不休,還戒惕謹慎,有危險但卻沒災難)。是故君子靜觀其象,動則察其變化也。”
“善,妙哉”賈道士擊掌而歎。
老者一手扶起長須微笑道“凡兒,去取來金錢,卜上一卦,讓道長看看你有進步沒有”
一凡遂行到書桌前雙手微捧一玉盒子來到廳前,雙手供之置與頭上,“喀嚓”一聲突兀響於暖暖的室內,三人皆驚,玉盒子竟然在吳一凡一拜之時斷列開來。室外本來明朗的天空竟然突然暗了許多。
賈道士疾步行之院裏,仰首觀天,隻見剛微顯紅臉的紅日被一片突兀出現的厚厚的黑雲掩蓋了起來;一陣風吹過竹林,沙沙的竹葉聲中竟夾雜著絲絲的冷意,略一傾聽,道士回到了桌前,道士與吳博然對望了一眼,表情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