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春天是中國證券的春天
下崗了,失業了,生活沒保障了。將來沒飯碗了,怎麼辦呢?炒股吧。
於是大家就都炒股票去了,股市頃時就火了。
大量的盲目資金進入市場。所能帶來的行情隻有一種:漲、漲、漲!
有些人交出了學費,有些人賺得了實惠。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血本無歸。
技術流和宏觀流、八卦流的股評分析員們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忽悠著盲目且衝動的散戶,一邊胡說八道,一邊悶聲發財。真正懂股票懂文字的人都知道,其實他們說的都是些模糊兩可的東西,明天不管漲還是跌他們今天說地話都能解釋,說了和沒說一個樣。
1996年在中國證券史上是意義深遠的一年,他傷了太多散戶的心,以至於使a股市場一熊就是十年,直到2006年才再次抬頭。資本的市場沒有人情可講。我認識太多在這一年被套牢的人,並且一套就是十年。
96年是圍著股票轉的一年,我借助著重生的優勢,股海弄潮,大賺特賺,順手還幫我媽搞了下融資,把我家地報社轉製成了股份製。
其實融資隻是名義上的,實際情況是我們拿出了大把的“幹股”做政治獻金,搭上了靠山、攀上了高枝……
在中國的法律法規裏,是沒有幹股這種東西的。並且,有關行受賄方麵的條文中明確指出,收受幹股有受賄嫌疑。
但層層大傘罩下來。滴水不入。官商們私下操作,老百姓不知道,知道的人要麼不想管要麼管不了,大家悶聲發財吧。
朝中有人好辦事,已經開始暗中找我們麻煩地一些人立刻收斂老實了下來。其中折騰的最歡的那個市監察局的煙薰牙同誌雖有後台,但也對我們無可奈何了。現在就是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再來查我們了。
世間自有公道?隻有天真的老百姓才這樣認為。
96年過去了,股市在洶湧波濤之後歸於了平靜,盤麵縮水嚴重,徹底進入了枯竭期。
我也從中搏出了十億身家,成為了天文數字般地財富地擁有者。
1997年6月。亞洲金融危機準時暴發。
我自問沒有本事去做擎天柱、救世主,並且我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是一劑苦藥猛藥,塞翁失馬亦是好事。
所以我身心輕鬆的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當中,吃完了泰銖吃比索,吃完了比索吃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
之後吃韓元、吃日元,然後立刻掉轉矛頭。站到有中國大陸為靠山的香港和遲暮英雄俄羅斯這邊,反吃國際炒家地熱錢。
一場大戰持續了兩年,到99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束時。我最初投入的一億美元資金足足翻了三十餘倍,我一下子變成了坐擁三十億餘身家的富豪階級,擴弧。還是美元。
福布斯排行榜說,比爾蓋茨身家900億美元。排全球第一。我看了一下這個排行榜,再看看自己地資產,搖頭輕笑著心說,和他比起來,我貌似還差很遠。
但要論起賺錢地速度,我覺得我不輸給他。1995年他身家195億,我有多少?一百萬還是兩百萬?四年後他翻了四五倍,而我翻了恐怕一百倍都不止!
不過亞洲金融危機這種機遇可以說是百年不遇。這一波過去之後再也沒有這種能讓我一次吃個爽地好買賣了。人家蓋茨的微軟可是持續賺錢的機器。而我好像要麵臨停滯不前的情況了。
停滯不前?怎麼可能,屬於我的天空剛剛亮起。之前的都是童年遊戲,現在才到了我大展身手地時候!
央視曾經拍過一套記錄片,名字叫作《曆史上的今天》。
讓我也念叨念叨曆史上的今天。
1999年,陳天橋以50萬元注冊了盛大網絡,數月後注冊用戶達到一百萬,接受了中華網的300萬美元控股資金,給中華網打工去了。
後來陳天橋看中了韓國ag公司的《傳奇ii》,用和中華網分家所得地30萬美金代理了下來,在2001年11月開始上線運營,成就了一段創業傳奇。
和中華網有關的還有位人物。
這位人物現在擁有34億用戶數,即使他的業務隻是在互聯網行業,也沒有人敢小瞧他,他叫馬化騰,他玩的東西叫騰訊qq。
馬曾找過中華網和新浪,想賣掉他當時還名為oicq的qq。可人家不要。沒想到後來卻成就了他即時通訊軟件業霸主的地位。
現在是1999年,在這兩位風雲人物還名不見經傳的時候,已經有一個人和他們出身差不多的人物站在了中國互聯網行業地最前沿了,這個人叫丁磊。
1999年,網易廣告打算做到70萬美元。這在中國互聯網是個天文數字,而對我來說,大約相當於九牛兩毛地那麼多錢吧,隔行如隔山啊,在金融小鱷麵前,互聯網界地風雲人物們暫時還真不夠看。
順便提一嘴。去年我開始掉轉槍口幫俄羅斯阻擊索羅斯的時候,我從手指縫中擠出了一筆錢對網易進行了一樁風投,也就是風險投資。所以現在網易地規模比我前世時的那個網易大了起碼數倍。而我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網易的第二大股東……
第一的位置留給俺丁哥了,以前我曾羨慕兼崇拜過他,對他的本事也比較有信心,所以這一次我隻做投資,以後大家分錢就好。
至於盛大的陳天橋老大哥麼,呃,這個我就有點對不住了,因為韓國的那家ag公司已經被我合法收購了,《傳奇2》目前還在研發當中。等到出爐的那一天,國內的代理權自然是我自己用。肥水不流外蒼田了。
曆史上曾經有一樁成功的案例,某國內的網遊公司兼運營商重金代理了一款韓國遊戲,卻在運營的時候低調的很。直接導致該遊戲地市場低迷,迅速淡出了國人的視線。
通俗些講,這叫雪藏。
這家公司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們自己製作了同類的作品。甚至,那款被雪藏的作品更出色。他們的算盤是這樣打的:把對手扼殺在自己地搖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