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陽陵(1 / 2)

十一這種時候待在北京就是一場災難,除非在宿舍不出去,否則到哪都是人潮洶湧。王致受老朋友邀請,決定趁機去西安旅遊,結果十月一日當天朋友有事,給她報了個團,把人扔上旅遊大巴就跑了,直說明天再請客賠罪。

王致的名字是她爺爺起的,取“寧靜致遠”“中正致和”之意,蘊意深厚,但王致這人比較俗氣,喜好熱鬧玩樂,喜歡繁華都市生活,雖然是文科生,但大學念的是口譯學院,高中學的那點曆史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隻能大概記個皮毛。

請她的人叫徐美美,是王致從一年級開始的玩伴,後來高中畢業後這姑娘考到西安上大學,兩人也有兩三年沒見。這次如果不是徐美美邀請,西安這種古城對王致是沒什麼吸引力的。

王致下了車就跟著人稀裏糊塗地轉悠,隻知道這地方叫陽陵,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景帝的葬身之所。

導遊幽幽講道:“這地下長眠著的就是大漢朝的第六位皇帝漢景帝,他和他父親一起創造了‘文景之治’,並為其子漢武帝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他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曹植稱讚他說‘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王致隨手打開百度百科一查,一字不差,心道導遊姐姐這是把百度百科背下來了吧?便又興致缺缺地把手機塞回兜裏。

西安遊客也不比北京少多少,導遊姐姐一路在前麵講,王致不願意和人擠,就遠遠地跟著,導遊講的也多半沒聽到。偶爾聽見兩句,除了百度百科就是漢朝的喪葬知識,她就更沒興趣了。

下地宮之前,導遊帶著他們團走到一塊上書“漢景帝陽陵”的石碑前。不知道從哪本盜墓小說裏看來的說法,讓他們先拜謁墓主人,否則算大不敬。

王致也跟著裝模作樣地拜了,不忘碎碎念著“景皇帝保佑,讓我趕快解決單身問題嫁出去吧”。臨近畢業,眼看著眾多同學早已走上“一畢業就領證”“不畢業先領證”的大路上,王致也覺得某些事是該提上日程了。

導遊姐姐正好在她身邊,聽著了,笑著說:“小姑娘,你這樣可是不敬先人咩。”

王致被抓包,不由訕笑。

導遊和她年紀也差不多,其實也不太講究封建迷信的一套,此時開玩笑道:“小心墓主人看你小姑娘一個人,又長得俊,親自出來替你解決單身問題咩。”

王致膽子小,尤怕鬼神,不過一句玩笑話也嚇得她之後一直緊貼著導遊走,不敢再掉隊了。

由此她也知道了一件事,就是原來這墓主人漢景帝名叫劉啟。此前王致隻知道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雖然知道“文景之治”,但漢朝其他皇帝的名諱都是一概不知。

出於保護需要,和秦始皇陵一樣,陽陵的主墓室也沒有開發,如今開放的隻是幾個陪葬坑,轉完一圈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出了陽陵,下一站就是漢武帝的茂陵,中間車程不算短。早上起得早,王致上了車,沒過五分鍾,不知不覺就睡著了。起初還能迷迷糊糊地感受到大巴車行走在黃土高原上的震蕩和顛簸,後來就連這顛簸也察覺不出了。

她睡熟了。

————————

結果睜眼之後王致發現一切都變了。

她穿越了,跨越了兩千多年,回到了公元前的西漢長安。

想她作為一個標準的平凡的現代人,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作詩不會彈琴不會做飯不會跆拳道,連玻璃和火藥這種穿越人必知的配方都不知道,大學讀的口譯,讓她穿越,那不是浪費機會麼。

跑出去估計不是荒郊野外餓死就是被人販子賣了。

在各種小說及影視作品的影響下,王致已經能淡定地接受這一事實,至少表麵淡定。

好在如今她這副身體的本能還在,穿衣服之類的行為下意識就能完成,也能聽懂這時候的語言,和身邊人正常交流。

不知是不是巧合,她如今依然姓王名致。麵目身段都和高中時期的自己差不多,但細微之處仍有差別,比如右手中指常年握筆磨出的繭不見了。不過她現在的身份有點尷尬,這位王大姑娘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早年父親王仲已經去世,母親臧兒改嫁到一戶喪妻的田姓人家,又生了兩個兒子,取名田蚡、田勝。

王家就是普通平民,田家家境要比王家好許多,算得上是一方大戶。如今家主便是臧兒的丈夫田光,家中另有田光母親田老夫人以及他前妻留下的女兒田巧。

如今王致親哥哥王信已經自立,就在長安街市上賣酒為生,兩個女兒卻還要跟著母親,仰仗田家過活。寄人籬下,雖然不曾缺衣少食,日子也自然不算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