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聽到她的聲音瞬間奮起了,撕心力歇的喊著‘我們是狼,是又凶又狠的狼’,戰鬥中被砍傷手腳的人宛如感覺不到傷痛,完全憑著堅強的意誌力頑強作戰。揮刀如雨,奮力殺敵。
戰場上敵軍看到如此情景無不驚悚,景國的士兵似乎冥冥之中形成了趕死隊,那種對死亡的恐懼全部被李清的一句話衝淡了,那種對勝利的期盼和對敵人的憤恨透過了他們四肢百駭,這刻他們的心身全部都是為自己而戰,為國家而戰,為邊城的百姓而戰,為他們所有的尊嚴而戰。這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如果真的都要死在這,我們也要死有所值。
逍遙王也被李清的這句話震住了,他俊美的臉上閃過一抹陰霾,看著以少戰多的邊城士兵,那種被挑起的國仇家恨的情緒,他腦海裏閃過一些畫麵。突然,他朝手下的侍衛說道:“退兵百裏,找人與他們談和。”
侍衛應道:“是。”
誰都沒想到,已經敗了的戰爭還有活的生機。佛說皆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既可定生死,果然如此。
那邊李大殺敵之餘,回望城池看到自己的意氣用事,讓李清陷入絕地,他的眼神冷寒之處透著傷痛,撕心力歇的喊道:“李三我願以身報國,誓與邊城共存亡。但肯求你一定要殺出一條血路,帶李老將軍的獨子離城。”
是的,邊城已經陷了,逍遙王已經咐吩人掛上了他國的旗幟,戰場上隻剩下廖廖數百的人,他們麻木的戰鬥著,已經忘了自己身在何處,隻是一昧著戰鬥戰鬥。既管身旁人一再減少,可他們都感覺不到了。所有的人都是憑著信念而在戰鬥著。
但逍遙王卻在這時退兵了,他似乎想到了什麼,不願意去傷害僅剩下的人群,更不願意去與他們搏鬥。這不是害怕,也不是單純的敬佩,而是李清的一席話讓他看到了戰爭背後的故事,和還有挽回的機會。
戰場風雲千變萬化,君若揚那邊偷襲成功之後,並沒有急著趕回去,而是去了吳國境內,他的真正目的是消減李家兵的兵力,王尚那邊自是不會幫李家兵,新加入的士兵隻會攪亂壞事,那麼,真正能在戰場上戰鬥的也就隻有李家兵了。吳軍萬餘人怎麼也可以消耗掉李家兵部份軍隊,如今之計,他再騙著李二去趟吳國,以斬掉支援部隊的糧草為由,借機拖延時間回去。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吳軍輸得那麼徹底,更沒有想到的是王尚沒有經過他的同意私自朝翰國寫信支援,最後更是沒有想到的是翰國派出最精銳的部隊攻打邊城。李清的性命淪落到生死一線的地步,等他從很遠的吳國高處看到邊城揚起翰國的旗幟時,眼睛一痛,好像有什麼把他整顆心都挖掉了。
‘君若揚你來到我身邊了,我當你不會走。如果你背棄了我,我也會當你沒來過。’
這一刻,他知道他真正失去了什麼。
逍遙王退兵百裏,李清他們才緩過神來,戰爭結束了,敵人退兵了,他們勝利了。可是他們笑不出來,甚至連動都不敢動,因為他們覺得如果自己所有信念緩慢消失,所以人癱倒在地,敵軍還會攻過來,邊城還會淪陷。可是,他們的眼睛就算望穿秋水也不會看到有後援部隊的到來。君若揚小部分軍隊沒有趕來,手裏的竹哨給了王尚,王尚也沒有趕回來,遠在京城的皇上就更不用說了,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援兵過來支持。
時間隨著沙漏緩慢流失,他們的體力逐漸支撐不住的倒下了,李清的眼睛裏滲滿了眼淚,這刻,她的心疼得無法呼吸,還是輸了,輸得體無完膚,逍遙王怎麼會在這時議和呢,不過是她的幻聽,或是對方使了拖延戰術,避開他們的士氣高昂時,等他們退去,自己的士兵也就倒下了,如此不攻而敗,減傷了他們的傷亡。
淚水比肩上的傷口還讓她疼痛不已,她不知道自己臨剩最後一口氣該想什麼,是夢裏糾纏不清的紛騰畫麵,還是如今這個時代裏悲歡離合?親情早就隨她的墜樓而煙消雲散,愛情還來不及憧憬就被無情摧毀。報有一線希情的那個人,最後還是選擇了權力。這樣一無所有的自己還能想什麼…… 也許真如佛教所說,人這一輩,乘願而來,惟願不是心碎而返。
她這輩子是該心碎而返。
李清眼中的眸光一點點散去,身體緩慢往後倒去。
在人群中的一聲驚呼中,她感覺到身體輕飄飄的,神誌逐漸散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