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27章 氣血功法(上)(3 / 3)

腧穴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係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複雜綜合結構及其機能。至於穴位的具體結構或它的實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仍是各持己見,眾說紛壇,未見有一個明確答案。

編輯本段排列規律

人體“穴位”是怎麼回事?其排列有什麼“規律”嗎?推測如下:

我們知道,“功能”這種東西,就是“能量”通過不同“形狀”的“路徑”而“產生”的。那麼“穴位”這種“功能性”的東西是怎麼產生的呢?那麼我們身體裏什麼東西是最常見的“運動著的能量”呢?那就是“血液”、“體液”和“神經”,那麼“穴位”是不是因為“血管”、“體液”、“神經”的位置而“產生”的呢?那我們仔細的“觀察”一下,就知道了。

最後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骨骼”的“間隙”或“凹陷”裏,而且一般處於“骨骼間隙”的“兩端”和“中間”,如果不在“骨骼”的“間隙””或“凹陷”裏的,那麼其“穴位”下麵必定是有“較大”或“較多”的“血管”或“體液”經過,如“手部”和“腹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血液”或“體液”流通時,容易“滯留”的這些“位置”上,於是當然也會有比較多的“免疫淋巴細胞”和“神經細胞”來控製“形勢”。從而也就形成了“穴位”這種特殊的“現象”。

所以我們也經常可以讀到這樣的描述:穴位在骨之間/凹槽處等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

編輯本段人體穴位常識

概述

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48個經外奇穴,共409個穴位。

人體中,五髒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麵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麵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於傷害人體,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鄭重說明這36個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無任何不良影響。所謂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險物品造成為必要條件。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

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頭頸部位要害穴

1、百會穴

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係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衝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係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衝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下一章再講一些,你們沒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