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山洞高隻有一人多一點,裏麵最多隻能容納十來人,是個不大的天然石窟。此時諸葛淑婷把手電筒交還給冉白雪,要冉白雪把電光往她前麵照去,在燈光的照亮下,她用手掌在一個石壁上凹進去的地方捭掉了一層小粹石,從下麵翻出一塊比剛才要小得多的木板,接著從裏麵取出了一隻木盒子來。
“這是什麼?”見到木盒子,冉白雪奇怪地問。
“等下告訴你。”諸葛淑婷抽出了木盒槽子上的蓋板,小心翼翼地從裏麵拿出一件東西,對她說,“你把手電往這裏照,看看這是什麼東西。”
她把手電往諸葛淑婷的手中照去,一看,諸葛淑亭手中攥著的是一隻玉鐲。“玉鐲!”她眼睛頓時一亮,脫口叫了一聲。
“上麵有字,你把電光照近點,仔細瞧瞧!”未等她喘過氣來諸葛淑婷又對她說。
她把電光送到諸葛淑婷的手上,接著把頭挨過去,一會兒,她看清楚了玉鐲上刻著“厚濟蒼生”四個字。
“拿著,別摔壞了!”諸葛淑婷把玉鐲遞給她。
她小心地接過去,緊緊地握在手裏。
“你再看看這是什麼?”盒內還有一件東西,諸葛淑婷也把它拿出來了。
“這是什麼?”她好奇地問。
“一本書。”諸葛淑婷回答。
“什麼書?”她又繼續問。
“《少年維特之煩惱》。”諸葛淑婷不假思索地應道。
《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是當年諸葛上校和太叔宗斡從成都到南京提取紅寶石前諸葛夫人給上校的。
這本書是德國偉大作家歌德所著,它講述了主人公維特—一一個反對封建習俗,憎惡官僚貴族,跟鄙俗的視會現實格格不入的少年,因愛情飽受封建勢力摧殘和打擊而憤然自殺的故事。歌頌了青年人勇於擺脫封建束縛,執著追求神聖的愛情,甚至不惜拋棄自已的生命以維護理想的精神。諸葛夫人把這本書交給上校其寓意是不言而喻的。
當年,諸葛夫人和上校都是少年維特的崇拜者,他們對於維特那種“勇於擺脫封建束縛,執著追求神聖的愛情,甚至不惜拋棄自已生命以維護理想的精神”是十分敬佩的。諸葛夫人把這本書交給上校是表明她會像維特對待愛情那樣地去對待他們的愛情,當然希望他也能如此,這頗使他感動。
這本書他們都讀過多遍,他們都深為維特的這種精神所感動。
盡管那時社會黑暗,民不聊生,他們尤其是上校的思想處於極度的苦悶中,深感自己作為國民黨軍隊的一名軍人因國民黨及其軍隊的腐敗而沒有出路,但他並沒有像維特那樣地選擇了自我毀滅——以自殺來解脫自己的痛苦,而是靠了維特那種“執著追求神聖的愛情”的精神而活了下來,因為他和他夫人都是愛情的發燒友。
他們的愛情是很令後輩們所欽慕的,如果後輩們知道他們當年的愛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