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私放魔頭出世,天下因汝而亂,眾生因汝亡,此等罪大惡極,當打下誅仙台,散去三魂七魄,永世不得超生。
——孽徒,世間萬物相生相克,因果循環自有定數,你破壞天道,犯下彌天大錯,理當重罰,吾身為你師傅,教徒不嚴,已自請在九陽山閉關百年。你三魂七魄已散,切記安守本心,勤於修煉,或許有一日,魂魄能夠重聚,你我師徒能於九重天團圓。
——琅華,人間三月,桃花已開,等我出來,與你一同去看那世間最美的桃花。
“陛下,慎妹妹舊疾複發,禦醫說,時日無多了。”
“華兒的舊疾已有數年未曾複發,昔年何老禦醫曾說過,隻要調養得宜,雖不能痊愈,但絕不會危及性命,為何突然就病倒了?可是身邊的人伺候不當?皇後可要好好整治下後宮。”
琅華昏昏沉沉之時,便聽見耳畔有幾道不同的聲音,各執一詞,說話之人似在近處,又好似相隔千裏,飄渺虛無。
費了極大的力氣,慎琅華睜眼醒來,紺色帳幔層層疊疊,有清風自窗吹入,紗帳輕輕地浮動著。
她眼角微微一斜,富麗的宮殿內,一男一女相對而立,男子麵容剛毅,不怒而威,狹長的鳳眼注視著對麵的女子,靜候她的回答。與他對立的女子端莊嫻靜,笑容清淺,隻是雙目無神的望著小案上的博山爐。她垂著眸子,長長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一圈淡淡陰影,輕聲說:“管理後宮本來就是妾的本分,妾定當盡心竭力,可歲羽殿是慎妹妹的寢殿,能夠近身伺候的又是妹妹的心腹,妾不便插手。”
“皇後說笑了,皇後是後宮之主,母儀天下,是嫡,琅華隻是陛下的妾,為庶。嫡庶尊卑,琅華還是懂得。歲羽殿的宮人皇後自然有權處置。”由於昏迷已久剛剛醒來,慎琅華的嗓音有些沙啞,輕虛無力。
她是墮入人界的九天神女琅華,也是大漢文帝劉恒的寵妾慎氏琅華,慎氏的一生她親身經曆,神女琅華的一世也曆曆在目。
前世的慎琅華毒|酒穿腸,一屍兩命,飽受苦楚,皆是拜眼前這位溫厚賢良的皇後所賜。
當今皇後竇漪房,本是前朝呂太後賜給當時尚且還是代王的劉恒的家人子,身份卑微,但是在受詔前去代國的宮女中,唯竇漪房風姿綽約,劉恒獨寵於她,榮寵之下,甚至連當時尚且還在世的代王後也不得不避其鋒芒,很快,竇漪房便為劉恒生下長女,予名劉嫖,便是如今受盡寵愛的館陶公主。
似乎是公主的出生為她帶來了好運,沒過多久,與竇漪房同去代國的幾位美人相繼離奇去世,代王後也因接連產下四位王子而致鳳體羸弱,不便侍寢,自此,再無人能與竇氏爭寵,竇氏深知自己根基淺薄,不宜鋒芒太露,她心知薄太後喜歡孝順謙遜的妃嬪,為了博得薄太後的庇佑,她便日日去薄太後宮裏請安,風雨無阻,她在太後麵前伏低做小,表現的十分謙遜,日子久了,太後亦覺著竇氏是孝順賢良之人,不是禍國的妲己褒姒一流,所以對劉恒寵愛的竇氏行為並沒有出聲阻止,竇漪房受專房之寵先後誕下兩位皇子,分別是如今的太子劉啟,以及梁王劉武。
後來,呂後駕崩,呂氏的勢力被誅滅,因少帝劉弘並非惠帝親子,為朝臣不容,被廢殺。同時,劉恒被朝臣推舉為新帝人選,迎入長安登基為帝。
劉恒登基沒多久,就有大臣上奏請立太子,彼時劉恒隻剩下四個兒子,兩個為代王後所生,兩個為竇漪房所生。原還有兩個,都是代王後的嫡出之子,隻不過命薄,都沒活到劉恒登基,那時代王後已經仙逝,僅剩的二子也因王後孕時沒養好,一出生就是病怏怏的,看著就像是長不大的孩子,遠沒有竇漪房的兩個孩子康健。有臣子上書稱“竇姬所生長子劉啟純厚慈仁,可立為太子。”劉恒思慮再三,最終還是下了冊封太子旨意,而後,立太子生母竇漪房為皇後。所以說,竇漪房能有今日,全靠她有個健康的兒子。
前元三年,慎琅華入宮受寵,年十四,屆時竇漪房早已過了花信年華,雖美貌依舊,風韻猶存,但她因病失明,已無法再與年輕貌美的宮妃爭寵,隻好牢牢把住手中的權柄,有了權勢,她才能立足淩駕於眾妃嬪之上,才能護住啟兒的太子之位!
竇漪房的眼睛並沒有瞎,時好時壞,不好的時候她也能看見些影子,隻是模糊不清。
劉恒快步走到琅華的身邊坐下,溫柔的攬著她的肩,和聲問:“怎麼樣?還難不難受了?”
慎琅華凝視皇帝,聲音柔媚,說道:“琅華已經無礙了,多謝陛下關心。”
劉恒見其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臉龐,想起方才皇後說的話,憂心道:“你大病方醒,當好好休息,別說太多話,累著自己。”
“多謝陛下。”慎琅華恭敬道。
劉恒寵愛慎琅華近二十年,也有了幾分真心,隻可惜,在前世慎琅華母子垂危之時,他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嫡妻和太子,仔細想想,近二十年的寵愛卻像是一場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