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靜琬拿開燈罩用剪子將過長的燈芯剪掉,燈芯處爆開一朵燈花,輕微的聲音驚動了貴妃榻上假寐的德妃。

德妃鳳眼微睜,看著靜琬燈火下的側影,眼中神情變幻莫測,最終歸於平靜,輕輕的閉上眼,朱唇輕啟,“靜琬,你伺候本宮有十年了罷。”

靜琬聽見德妃的問話,將剪子放在花幾上,回身麵對著德妃,微微躬身低頭,恭敬的回道:“回娘娘的話,奴婢伺候娘娘已十年五個月。”

“嗬……這般長時間了麼。”德妃輕笑一聲,“本宮始終記得,本宮剛進宮還是個小小的貴人,你被掖庭局分來伺候本宮,跪在本宮麵前表忠心的樣子。”

靜琬麵上表情紋絲不動,雙膝跪地,手交疊放於地,低頭頓首,聲音刻板毫無起伏:“奴婢對娘娘的忠心可昭日月。”

德妃睜開眼,從榻上坐起,看著靜琬跪地行禮的姿勢良久不語。

時序已入深冬,天氣十分寒冷,不過德妃聖寵正隆,寢宮內十分奢侈的燒了地龍,靜琬跪在地上倒也不冷,隻不過時間長了膝蓋有些受不住,她已有好幾年不曾跪過超過一盞茶的時間了。

“本宮自是信你的忠心。”德妃從榻上起身,慢慢走到靜琬身前,彎腰將她從地上扶起來,“本宮能有今日,還多虧了有你,本宮還真是舍不得你呢。”說著,將手腕上戴著的一隻玉鐲褪下來戴到了靜琬的手腕上。

靜琬眼觀鼻鼻觀心,半垂著眼簾,福身,“奴婢不敢當,奴婢謝娘娘賞賜。”

德妃輕勾嘴角一笑,真正是色如春花,一擺手,說道:“今晚讓玉笙上夜,你好好休息吧。”

“謝娘娘,奴婢告退。”靜琬再次福身,而後微弓著身子慢慢倒退直到門檻處才轉身出了德妃寢殿。

德妃的寢宮熙和宮是當初德妃晉正二品妃位時聖上欽賜的。自那以後,作為德妃身邊的掌事宮女,靜琬得了德妃的賞賜,獨自一人居住一屋,不必再和人共寢。

靜琬站在自己的小屋門前站了好一會兒,撥了撥左手手腕上剛剛德妃賞賜的玉鐲,深吸一口氣,右手抬起去推門,頓了頓,終究沒有推門進去,轉身走到斜對麵一棵樹後藏了起來。

等了有一炷香的時間,熙和宮的總管太監領著幾個小太監略有些鬼祟的快步走到自己的小屋前破門而入。

藏在樹後的靜琬冷靜的看著眼前這一幕,悄悄的往角門走去。

屋裏的太監沒有找到人,總管太監咒罵了一聲,一個眼見的小太監突然尖聲叫道:“在那裏。”

總管太監順著小太監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正巧對上靜琬回頭看過來的時間,總管太監一甩拂塵,厲聲道:“還愣著作甚,給咱家追哇。”

靜琬本是聽到小太監的聲音反射性的回頭,見到那些太監追了過來,也顧不了那麼多,拚了命的往角門跑去。

角門外有一個小花園,繞過小花園不遠處是如妃住的永福宮,永福宮後有一個梅苑,裏麵種滿錯落複雜的梅樹,在西南角上有一個假山和梅樹形成的死角可以藏人,這是靜琬老早就發現的地方。

今年太後六十大壽,皇後為給太後賀壽積福,頒懿旨放歸宮中二十五歲以上的宮女,隻要是年界二十五還無任何品級的粗使宮女一律放歸,有品級的宮女若是想放歸隻需去掖庭局登記一下,待太後千秋節前便可歸鄉。

靜琬當年是被花田使采選入宮的,按理說她這樣的農戶之女,模樣也隻是清秀,怎樣也達不到采選標準。隻因當年靜琬家鄉的知縣是個糊塗官,為了討好花田使,將轄地內所有十到十五歲模樣尚可的姑娘都送了去。

靜琬十一歲進宮,在宮中一待就是十多年,和她同時進宮的那批宮女,幾百人已經死得隻剩下幾十個人了,她不想死,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還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當年離家時,家中父母俱在,還有幼弟幼妹,這麼多年過去,也不知家人是否還記得她,更不知還能不能找到家人。

但她還是想出宮。

這十多年來,她每天都生活的戰戰兢兢,生怕行差踏錯,不明不白的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