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沒有意見,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辦公場所大家不用著急,我會另外安排人手跟進。”
葉容環視眾人一眼,微微一笑,點點頭道。
以葉容的先知先覺,想要再造一個“漫畫聖地”自然不是什麼難事。葉容進軍動漫產業,原本就是為了收集未來大神們的珍貴IP。《火影忍者》、《死神》、《海賊王》,這些暢銷漫畫書的版權,葉容當仁不讓,自然都要照單全收。
“鈴木君,我希望《動畫映像》能夠成為日本最好的漫畫雜誌。發行周期要向主流漫畫雜誌看齊,每周發行一期,有沒有問題?”
葉容望著鈴木敏夫正色問道。
日本漫畫產業發達,漫畫出版社多如牛毛,最為出眾者共有四家,分別為“集英社”、“講談社”、“白泉社”和“學館”。
四家之中,“白泉社”以少女漫畫為主,“學館”和“講談社”以兒童教育為主,唯有“集英社”以青少年讀者為主,而這正是力世紀需要全力爭取的目標市場。葉容把公司名稱定為“聚賢社”,用意不言自明,正是要與“集英社”一較高低。
“集英社”旗下最暢銷的漫畫雜誌《少年跳躍》,每周發行一期。一期發行量最高可達到600萬冊,不僅在日本國內擁有眾多讀者,在海外也頗受歡迎,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是全球最受青少年讀者喜愛的漫畫雜誌。
作為“聚賢社”旗下的龍頭刊物,《動畫映像》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少年跳躍》。《動畫映像》原本是一份月刊動畫雜誌,每月10號發行,現在要和《少年跳躍》同台競爭,發行周期自然也需要和《少年跳躍》同步,每周發行一期。
“社長閣下,《動畫映像》目前刊載的漫畫以中短篇為主,恐怕無法滿足周刊發行的條件。”
鈴木敏夫微一沉吟後抬起頭直言不諱道。目光往宮崎駿方向瞟了一眼。
雜誌想要做成周刊,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充足的內容供應保障。像宮崎駿那樣的中短篇漫畫,如果改成周刊發行,可能幾個月內連載就要結束。這樣自然很難聚集人氣。這就像網文和正統的區別。正統內容再高端,放到起點網上發行,也很難和網文競爭。因為正統的篇幅結構太短,可能還沒有上架,就要完結。這讓網站怎麼運營掙錢?正統適合紙本發行,或者改編成影視劇,但是卻無法支撐一個文學網站的長期發展。所以,對於文學網站而言,幾百萬字的大部頭網文才是主流,沒有這些超長篇幅的網絡支撐,網站很難聚集人氣,更談不上長遠發展。
周刊雜誌也是一樣道理。發行期縮短,意味著內容供應增多,中短篇漫畫顯然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必須要引入長篇漫畫。
“宮崎君的漫畫是以動畫改編為導向,連載進度沒有必要改變。我們雜誌社可以大膽起用一些新人漫畫家。日本漫畫業競爭激烈,很多有賦的年輕人空有滿腔抱負,卻沒有施展才華的平台。我們雜誌社正好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
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定期舉辦新人賞,廣泛征集新人稿件。對於優秀新人作品給予獎勵,從中發掘出具有發展潛力的漫畫家。”
葉容微一沉吟道。
日本漫畫家的收入梯隊和後世華夏網絡作家十分類似,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結構。最頂尖的漫畫家和網文界的至高神一樣,身價巨億。比如尾田榮一郎、岸本齊史這些至高神,每年光版稅收入就能高達幾十億日元。當然。這些高據金字塔頂端的至高神總是少數,絕大多數漫畫從業者就和起點的撲街作家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日起早貪黑辛苦繪畫創作,最終拿到手的薪酬可能還不夠支付一個月的房租。
對於這些渴望屠神證道的年輕漫畫家而言。每一次機遇都是彌足珍貴。新人賞這樣的活動,隻要獎金足夠豐厚,就不怕沒有人參加。葉容則可借此機會,“慧眼識珠”,將一些埋沒於風塵之中尚未嶄露頭角的明日大神提前挖掘出來,以為己用。
“社長閣下。新人賞對於雜誌社的長期健康發展,確實十分必要。不過就目前而言,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雜誌要想在業內站穩腳跟,光靠新人恐怕力有未逮。”
鈴木敏夫望著葉容,心斟酌著措辭,委婉勸諫道。
鈴木敏夫自然無法探知葉容心中的九九,以他專業的眼光看來,新人賞根本就是一個餿主意。一家新雜誌想要擦亮字號,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挖牆腳。重金砸下去,挖一批大神過來坐鎮,就像縱橫、創世挖起點牆腳那樣。不管最終成與不成,至少聲勢造起來了。花錢推一堆新人有個卵用?根本沒有群眾基礎,誰會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