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容邁步下車,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眼前高大的建築物。
德間集團總部大樓位於東京都港區濱鬆町中街附近,樓高18米,地上0層。整座建築由上到下鋪滿銀色玻璃幕牆,給人一種冷硬的現代感。大廈入口處是黑色大理石鋪成的層級台階,台階前的廣場上豎著造型各異的銅器雕塑,有人像,也有動物,給整座大廈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
大廈背後不遠處,便是東京都最為著名的地標建築,巍峨聳立的東京鐵塔。
東京鐵塔模仿巴黎埃菲爾鐵塔建造,於1958年竣工,塔高米。自建成之日起,東京塔一直是東京第一高建築物,直到01年東京晴空塔(64米)建成後,東京塔才退居第二位。
東京塔外觀顏色為紅白相間,這是為了方便飛行員辨識。塔身50米處設有特別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東京都內景色便可盡收眼底。晴朗之日,更可遠眺郊區富士山景。
“葉桑,這兩位便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導演,宮崎君和高畑君。這位是《動畫映像》(aniage)的主編,鈴木敏夫。”
聽到德間康快介紹,葉容收斂心神,順著德間康快的手指望過去。
“葉桑,鄙人宮崎駿,請多多關照。”
看見葉容望過來,宮崎駿上前一步,對著葉容鞠躬行禮,用一口生硬的日式華語問候道。
“宮崎先生太客氣了。以後吉卜力的發展,還要多多仰仗宮崎先生出力才是。”
葉容鞠躬回禮後,抬起頭,帶著微微的好奇之色,打量眼前這位身材削瘦的日本國民動畫大師,動畫界的黑澤明。
宮崎駿年逾四十歲,臉上帶著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麵容嚴肅,眼神沉靜。頜下圍著一圈淩亂的胡子,看起來頗有藝術家的氣質。
“宮崎先生的華語得真是不錯。”
葉容望著宮崎駿微笑道。
“隻是知道一些簡單的對話,班門弄斧,讓葉桑見笑了。”
宮崎駿謙虛道。
宮崎駿年輕的時候。對赤色華夏充滿向往之情,大學期間就開始學習華語,能夠大段背誦**語錄。現在多年不用,多少有些生疏了。
和宮崎駿寒暄了幾句,葉容又將目光移往高畑勳和鈴木敏夫身上。
論及國際知名度。高畑勳導演自然無法和宮崎駿先生相提並論,但論及對日本動畫業的貢獻,高畑勳比之宮崎駿亦不遑多讓,亦是支撐日本動畫界的巨匠之一。許多賽璐珞動畫的表現技巧,都是由高畑勳導演率先開發出來,其代表作品有《螢火蟲之墓》、《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魯邦三世》等。
鈴木敏夫是漫畫家出身,目前是《動畫映像》雜誌的主編,後來則長期擔任吉卜力工作室社長,出任過《魔女宅急便》、《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神隱》等動畫片的製作人,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動畫師。
和高畑勳和鈴木敏夫等人一一見禮。葉容直起身,腰部已經有些微微酸軟的感覺,對於日本人繁瑣的禮儀文化又多了一層深入認識。
在日本,握手禮隻有在尋求和解的時候才會使用,一般見麵寒暄都是采用鞠躬禮。鞠躬按照行禮深度不同,又可分為“最敬禮”、“敬禮”和“打招呼”三種。站禮時,“最敬禮”由直立姿勢以腰為基點,下彎45度以上。“敬禮”為0-45度,“打招呼”則大約為15度。“最敬禮”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隻有在謝罪和表達由衷謝意。以及在重要典禮場合才會使用。
相對於鞠躬禮,跪坐才是讓葉容最頭疼的一件事情。好在向翻譯了解之後,葉容才知道,現在日本大城市裏。已經不流行跪坐。隻有在一些重要的節慶場合,才會按照傳統方式跪坐。比如舉行祭典、茶道、花道等傳統集會活動時,這些場合為示莊重,一般需要跪坐。
跪坐是一件非常考驗耐力和智慧的活兒。跪坐時,主人有時會提供專用的矮凳,防止客人腿麻。如果沒有板凳。那麼沒辦法,隻能靠自己調整姿勢,或穿插一些活動,改善腿部血液循環,防止腿麻。
和宮崎駿、高畑勳等人寒暄見禮後,在德間康快的引領下,葉容一行人來到《動畫映像》雜誌社總部參觀。
《動畫映像》以專業性著稱,兼顧消費導向,是日本動漫畫業界領導性刊物之一,與《動畫媒介》和《新類型》並稱為日本“動畫雜誌禦三家”。
推開玻璃大門,走進雜誌社前台,入眼是一麵巨大的梨黃色木紋背景牆,牆麵上鏤刻著雜誌社的名稱和lg標識,在柔和的吸頂燈光投射下,顯得格外奪目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