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會”一直被英商巨賈把持,上市公司基本集中於外資,華資企業想要上市融資非常困難。於是,1969年,李兆福等人揭竿而起,籌組“遠東交易所有限公司”,簡稱“遠東會”。
遠東會成立後,立刻吸引了大量華資企業在其交易所上市,包括李嘉臣的長江實業,也於197年在遠東交易所上市。遠東會第一年營業額就達9億港幣,占當年香江股市總成交額的49%。遠東會的成立,掀起了香江證券市場大發展的浪潮。
1971年,金銀業貿易場理監事成立“金銀證券交易有限公司”,俗稱“金銀會”。
197年,九龍成立“九龍證券交易所”,俗稱“九龍會”。
自此,香江會、遠東會、金銀會、九龍會,四會並存,一方麵促進了香江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同時也為證券市場的監管帶來巨大困難。
除此之外,交易手段落後,監管部門無法及時準確獲得股票交易第一手信息,是監管困難的另一大原因。
86年,四會合並,香江聯交所成立,開始采用“電腦輔助交易係統”。在此之前,香江證券交易一直采用傳統的公開叫價買賣方式,每一宗交易都沒有完整可依賴的記錄,買賣雙方的信息也難以查尋,政府的監管工作自然難以有效開展。
實際上,即便在聯交所采用“電腦輔助交易係統”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香江證券市場的交易秩序依然十分混亂。
“電腦輔助交易係統”美其名為“電腦”,但跟之前的人工操作方法相比並無多大改進。因為這些電腦隻起到電視機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證券公司經紀人查看股市行情、買賣資料、交易指令等,無法自動撮合交易,最終的交易還是需要場內經紀人人工促成。
由於交易最終是由人工促成,沒有電腦的鐵麵無私,因此市場上仍然充斥著黑盒子,連最基本的依序排隊交易尚且做不到,遑論其他。
由於這種種弊端,使得九十年代以前的香江股市成為投機者狙擊客的樂園,才會有大量像劉難雄、羅旭銳那樣利用內幕消息肆無忌憚操縱股價的大做手,才會有各種股票狙擊違法拋空的故事發生。不過這也為香江影視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比如香江無線電視台(vb)199年10月播出的經典電視劇《大時代》。
《大時代》以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香江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
該劇是vb曆史上最精彩的劇集之一。在這部電視劇之前,vb也有出品寫實題材的電視劇,但是沒有一部像《大時代》那麼徹底。
劇中描述的證券市場爾虞我詐的爭鬥,其實就是香江七八十年代證券市場的一個縮影。電視劇中很多人物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劇中三大富商影射李嘉臣、何紅森、霍應東,陳萬賢影射聯交所主席李兆福,龍成邦影射“五億探長”呂樂。
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這是投機者的墳場,也是野心家的堂。
在交易大廳轉了一圈,稍微感受了一下股市的氣氛,葉容和史丹尼回轉位於遠東金融中心十二層的華升經紀行,辦理相關手續。
茶色玻璃幕牆之前,葉容雙手插兜,默默站立,看著幕牆外麵一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大廈。
“這是中銀大廈,據要建70層,高00多米,真是誇張。它旁邊的地塊,已經被長江實業拍下,準備用來建設總部大樓。”
史丹尼拿著一疊文件走進辦公室,來到葉容身側笑著介紹。
“少,手續辦妥了。”
史丹尼將手中文件遞給葉容。
“給你一周建倉時間,成本控製在1塊以下,能不能做到?”
葉容從窗外收回視線,扭頭望向史丹尼。
“一周?這麼急?如果時間充裕,我們可以把成本壓得更低。”史丹尼皺眉道。
愛美高是一隻袖珍股,總股本隻有7500萬股。按照現在七毛的市價,1000萬資金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湧進去,會把股價拉到一個很高的位置,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操盤者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吸納。
“我隻能給你一周時間,這筆資金我還有其他用途。”
葉容淡淡道,口氣不容置疑。
“k,沒有問題。我會派人在市場上散布一些不利消息,現在人心浮動,相信很多人拿不住籌碼。”史丹尼想了想回道。
“怎麼做是你的事,我不幹涉。”
具體怎麼操盤,葉容自然不會費心,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好了。
“明白。”史丹尼會意。
“這邊的事情拜托你了,有事all我。”
“少請放心,我一定辦妥。”
葉容滿意地點點頭,收攏文件,揮揮手轉身離開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