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長到現在這麼大年紀,父母的苦心被子女當做驢肝肺這種事,他是很聽過幾樁的,隻是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變作這故事裏的其中一個主角。
麵對著披甲而來的愛子,他一瞬間恍惚如在夢中,幾乎想要掐自己一把,看痛是不痛。
齊王領著兵士進來,來勢雖然洶洶,齊王本人的態度卻還十分恭敬,跪下行了大禮,開始表白。
又說是“心憂皇爺身體,恐操勞致舊病複發”,又說是“往後一應供給如常,絕不敢有半點怠慢”,拉拉雜雜說上無數,然而皇帝的眼睛,隻盯視在了擺在他身側的一張空白詔書上——他將在他非常熟悉、漫長為君生涯中書寫過無數次的那張錦帛上,寫下退位成太上皇的聖旨。
列祖列宗都沒有幹過的事,在他這裏開了先河了。
齊王說話途中,衛貴妃幾回打斷,試圖勸他懸崖勒馬,齊王起事前沒和她通過氣,她和皇帝一樣被瞞在鼓裏。
齊王一概當做沒有聽聞,開弓沒有回頭箭,他不如衛貴妃幼稚,清楚已經走到這一步,隻許成功,失敗就是萬劫不複。
張太監搖搖欲墜地站在一邊,玉年宮裏的地龍燒得溫暖如春,然而他全身寒徹入骨,幾乎要克製不住發出格格的牙齒打戰聲來。
齊王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哪怕是太子反了,他都不至驚顫成這樣,可是齊王——他怎麼會呢?
張太監直覺想到了太子那一方買通他傳的那些話,是的,他後來陸續又往齊王麵前吹過幾次風,但都是些麵上聽去絕沒有一點問題的話,他是個惜命的人,要不是沒有風險,他也不敢當這個傳聲筒。他心裏隱隱知道太子方不會閑著沒事給他送錢,有所予必有所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導致出齊王謀反的結果來。
張太監緊緊地摟住了輕飄的拂塵,齊王現在沒有怎麼樣他,可他見證了逼宮這一幕,齊王是必定不會放過他的,現在隻是還沒騰得出手收拾他而已。
他唯一的希望,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個小徒弟能機靈些,回來的時候能覺察出這裏情形不對,立刻往東宮那裏去報信。
**
張太監的徒弟跟了張太監的姓,也姓張,諢名小興子,他現在正蹲在一個花壇底下,遙遙地望著東宮的方向發呆。
不用近前,他就知道東宮也出了事了,因為那裏的情形比玉年宮還要詭異,半夜裏燈火通明,人影幢幢,殺聲混亂。
小興子至此,終於恍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這下手的是誰,隻用排除法也排出來了。
小興子發了會呆後,想要掉頭悄悄跑走時,忽然發現前方的地麵上似乎有團什麼東西,他猶豫片刻,整個人伏倒爬過去。
他躲的這裏黑乎乎的,燈光照不過來,直到近前了才發現那不是一團,而是一根鐵箭串著個布團,小興子把那布團取下來,展開看時覺得上麵似乎有字,隻是看不清楚,但這不妨礙他猜出內容,因為一股血腥之氣迎麵撲來——這是封血書。
他手一抖,忙把那布團揣到懷裏,下意識又往周圍地上尋摸一陣,果然又尋到一個,他不再耽擱,爬回原處後迅速起來跑走。
**
玉年宮裏,齊王漸漸不耐煩起來,他這主要是心虛鬧的,無論事前給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設,說服自己他也有為了皇帝考慮之故,畢竟以後皇帝的身體確實不能勞累,與其讓太子分憂,不如讓他來,這不也是皇爺一直以來的想望嗎?
但真的直麵皇帝憤怒冰冷的目光時,他沒辦法泰然處之地還拿那些話來麻痹自己,因為明擺著,皇帝的身體再不好,也是不願意退位的。
可齊王覺得沒有辦法了,他並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待皇帝百年後再行登基,可群臣不給他這個機會,而皇帝的身體同樣也讓他無法再等待,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複發在什麼時候,如果那時他在京裏還有一絲機會,要是不在,那等他再趕回來真是黃花菜都涼了。
他唯一的路隻有繞過太子這一步,直接成為皇帝,手握大寶後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樣了,來上幾輪清洗,讓該閉嘴的閉嘴,剩下的人自然會知道擁護他了。
此時皇帝一直不肯就範,齊王耐心告罄,話語裏漸漸帶了逼迫之意,他自己不覺得,他長久以來跟皇帝說話本就是比較家常隨意的,皇帝也愛他這樣。可此一時彼一時,這種時候皇帝怎麼受得了這樣?
“你這逆子!”
皇帝發了怒,齊王多少有些懼怕,就退縮起來,立在一旁的宿衛將軍催道:“請王爺速做決斷,我們人手有限,太子那邊還不知道得手沒有,天亮前不能作定大事的話,就萬事皆休了!”
這個宿衛將軍是齊王的人,齊王選擇在今夜起事正為著是他當值,他守到約定好的時辰,暴起殺了幾個有異議不肯從隨的副手,領著餘下被策反的人跟齊王走上了險道。
皇帝如被蟄了一下,目光猛然轉向他:“你們要殺太子?你們——”皇帝捂住了心口,千般悔痛湧上心頭,卻是為時已晚,隻能化作一句憤然話語:“真是好一對逆子逆臣!”
**
與此同時,小興子敲開了永寧侯府的大門。
小興子能巴結上張太監,被他收了徒弟,當然是個機靈人。他離開東宮後,發現其它地方的守衛要稀薄上許多,應該是或加入叛亂或與逆黨爭鬥了,便選了個黑黝黝的角落,想法爬出宮牆,一路閃避著五城兵馬司的巡丁,徑往永寧侯府而來。
他現在兩眼一抹黑,不知道京裏有多少人卷入了齊王的謀亂中,會選擇永寧侯府來報信,是經過了精心考慮的。一則其是亮明旗號的鐵杆太子派;二則侯爵府家大業大,且勳貴們住的離皇城近,找起來容易;三則最重要的,他知道周家六爺是帶兵之人,那些文官裏可信的倒多,可當此亂局,一個個細伶仃的,家裏能有百十個家丁了不得了,再可信也派不上用場。
他是個內侍穿戴,不管職分大小,被驚起來的門房都不敢怠慢,第一時間把他帶到了周侯爺麵前,而待他亮出血書之後,周連政也被連夜叫醒過來了。
兩個布團上都是一樣的幾個血字——齊王反,求救!
下麵蓋有東宮的寶印。
“印是真的,”周連政辨認過後道,“字應該也是太子筆跡。”
周侯爺焦灼地道:“不能應該,要是弄錯了是破家滅族的大事,必須都確定了!”
周連政麵色嚴峻:“這隻能去問小六,他隨太子伴讀多年,隻有他才認得準太子的字跡。”
周侯爺失態跺腳:“速去!”
當下別無二話,周連政飛馬出京,讓小興子改換了家仆裝束,帶著一同入大營尋到了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