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大結局(2 / 2)

吳沛生隻看到那僧尼的行禮,卻由於站得極遠,沒有聽到莫慧師太念得那幾句經文。

吳沛生一轉頭,對身後的白玉道:“咱們走吧。”

白玉點點頭。

莫慧雙手合十,朝著遠處走去,嘴裏念著:“因果是非,周而往返,你要去得江南,自是不論生死,都便去得。紅塵絆索,自是有人在你後麵,是超脫不得的,阿彌陀佛。”

白玉看著吳沛生,他隻是抱著小雲與趙韻的木盒,一言不發,

便開口道:“我從前想著,索性我自己去江南,白玉已經因為你而重新活過來了,便一定會獨立於你而存在,卻不成想,咱們仍舊是一路。”

吳沛生道:“我卻仿佛找不回我自己了,我堅持的東西都是不值得的,我以為權傾朝野便夠了,今日去交還了兵符,我才發現那從來不在我心上。”

白玉停下腳步,指著一旁的巷子道:“從這裏轉過去便是梅楊街了,你的心被忘在了這個地方,去見她一麵,問問你的心,你究竟是要帶走,還是留在這個你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吳沛生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手裏的木盒,對白玉道:“我造虞雁樓,就是在造一個夢,現在夢該讓我自己去叫醒。”

說著轉進了那條巷子。

吳沛生敲開了虞雁樓的門,和青青相視而立,卻又隔著那麼多,吳沛生對青青道:“我今日去江南,帶著小雲走,我今日進了虞雁樓,從此以後它不在我夢裏了,隻是,你要保重。”

說完,又看了青青一眼,仿佛要把她從今而後的放進腦子裏,放在記憶深處去,他轉身離開了虞雁樓。

清茗看著青青久久的立著,盯著那半開的門,問道:“姑娘為什麼不跟他同去?”

青青道:“如果他手裏也有我的線,他就會回來。”

幾十年後,江南有個小戲坊,演一出極好的戲,那戲台上一個十幾歲的青衣,水袖飛著,唱道:“戎馬江山,人短情長,功成後,斑駁一城煙墟,縱水空流風不住。幾番多夢,馬蹄踏破石板路,碾碎一地青苔,要尋人何處?兩地生分,自是烏山過後,流雲淺薄,相思才成相思樹,餘我幾多空想,不見時,有情倒比無情長。”

戲台旁側,一個拄著拐的老人靠著戲台的木柱,看了看唱戲的青衣,道:“今日才唱的有幾分味道。”說罷便拄著拐,步履蹣跚地朝戲台外走了。

遠處跑來一個小男孩,拉著那老人的手,問道:“爺爺,為什麼我總跟若兒吵架?”

那老人拍拍他的頭,笑道:“那是因為人都是刺蝟,人想獨立的時候總是豎起滿身的刺,結果,受了傷,叫了痛,便分開兩處,錯過了,才開始相思,隻有站得遠了,對一個人的情感才會長久。”

那男孩兒點點頭:“爺爺說的是那個在乞巧節出生的姑娘嗎?”

老人慈愛地又拍了拍他的頭,道:“走,咱們回家去。”

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夕陽深處,江南的石板橋下,流水仍舊潺潺,不錯一絲鼓點。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