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對使用者操控兵器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習慣性的,在錄製正式內容前,閆學成持著兩把劍開始把玩體會。
黑色短劍的重心比較靠後,接近手腕位置,揮擊收刺非常方便,用劍格前的劍身來進行截擊格擋很出色。
加上它使用起來對手腕的壓力不大,所以用它來防守,以及負責一些追加動作就比較合理。
長劍的重心比較靠前,在劍格往前20㎝處,距離手腕位置較遠。
因為慣性勢能的原因,長劍劈斬削刺的威力非常出色,相對的施加在手腕上的壓力也更大。
想到這兒,閆學成覺得這兩把劍的前後重心,有些類似中國劍和西方劍的區別。
西方劍不論單手劍還是雙手劍,劍的重心普遍接近劍格位置,靠近手腕。
技術上基於幾何學杠杆原理,把靠近手腕的護手位置處稱作強部劍身,用來防守格擋。
把遠離手腕靠近劍尖的地方稱為弱部劍身,用來進行攻擊。
多以迅捷的刺擊技術為主。
中國劍的重心呢,則多是在距離劍格位置往上10㎝到20㎝處。
重心比較靠前,單以手腕力量很難長時間操控。
技術上基於甩鞭效應,講究以身帶手,把手腕和劍柄用作傳導,以連續機動的動作讓劍身前半部分發揮波浪效應。
進行劈斬點刺攻擊,又或者粘連纏帶撥打防守。
這種兵擊上的不同風格,也大致反應出了東西方文化上的不同,當然這隻是閆學成的個人觀點。
(原理既定律,不變的事實所歸納出的結論。
效應,一定條件下的一種因果現象)。
……
《非主流冷兵器》欄目,主要是以“奇特的武器”,“眼花繚亂的視覺”,“影視錯位現實的衝突”為噱頭吸引觀眾,其中必不可少的會有很多花哨動作。
閆學成此時便抱著這種觀點用左手正握短劍,嚐試以劍柄為軸點讓短劍圍繞手掌轉圈。
隨著手掌抵住劍柄上挑,短劍開始貼著手背進行逆時針旋轉。
待到劍刃朝下,劍柄位於手背下緣時,手掌輕微下壓劍柄,劍刃頓時上揚,隨著手掌握緊,短劍又重新以正握的姿勢回到他的手中。
因為短劍的重心靠近手掌,容易操控,所以這個動作對他沒有什麼難度,很輕鬆的就完成了。
閆學成手上把玩著短劍,又進行了幾次嚐試,讓手腕下旋,正握變反握。或者手腕上旋,反握變正握。
直到身體對這把短劍熟悉以後,轉而對長劍進行測試。
作為中國單手劍來說,劍身一般不會超過一米,重量也大都在一斤左右。
還是因為重心的問題。
就好比閆學成手上這把長劍來說,本身兩斤的重量想要單手使用就比較困難。
劍的重心又比較靠前,使用起來會有一種非常壓手的感覺,沒練過的普通人能單手平舉就算不錯了。
閆學成以之前用鐵片劍舞劍花的動作試了一下,保持身體不動,讓長劍在手腕的轉動下貼著身前身後飛速旋轉,做內外腕花。
明顯的感覺到長劍在揮舞過程中有種很強的墜手感,就像揮舞的是一把長柄斧子一樣。